藏族的徒弟们即将结束在女子医馆的学习,踏上归途,返回那遥远而广袤的藏地。他们心中满是不舍,然而也深知,学成归去,是为了将所学的医术与知识带回藏地,造福那里的乡亲们。这份不舍,是如此浓烈,仿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萦绕在每一个心中。小桂师父、莫珺师父、莫三师父、紫菀师父,还有医馆的师兄师姐们,他们在这里传授的不仅是医术,更是生命的智慧与慈悲,徒弟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太多太多。
在女子医馆的议事堂内,一场庄重而温馨的送别大会正在举行。议事堂内人头攒动,医馆的众人齐聚一堂,甚至连刚刚两岁的小优优也来到了这里。她被莫珺抱在怀里,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即将离去的娘亲的徒弟们。她挨个向他们伸出手,稚嫩的声音带着一丝奶气:“哥哥,抱抱。种子给你!”多吉赶忙接过这个软软的娃娃,小心翼翼地将她抱在怀里。优优的小手里紧紧攥着一个荷包,里面装着一些适合在寒冷之地种植的草药。他努力将荷包递到多吉手中,认真地说:“哥哥,优优长大去看你。”多吉的眼中瞬间涌满了热泪,他赶忙接过荷包,紧紧握住,仿佛那是最珍贵的礼物。
“姐姐,优优给你送种子。带着。”优优又转头看向了山药,伸出他那小小的胳膊。山药轻轻接过优优,将他抱在怀里,那软软的小团子在山药的脸上亲了一下,然后轻声说道:“娘亲送你的礼物在荷包里。”山药接过荷包,手指轻轻捏了一下,感觉里面不仅有种子,还有几张纸。她的眼泪也夺眶而出,滴落在荷包上,仿佛滴落在了这片深情的土地上。
接着,优优又逐一抱了这些徒弟们,分别送上了荷包。除了送种子,荷包里还有小桂和莫珺亲笔写给他们的鼓励的话语。每一句鼓励,都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徒弟们未来的路。山药因为要和巴桑回藏地成亲,小桂还额外送她一百两银子作为娘家人给她的嫁妆。这份心意,不仅仅是对山药的祝福,更是对所有徒弟们的期望——希望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带着医馆的温暖与智慧,去守护藏地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生命。
多吉带领着众人,缓缓走到台前,面向小桂和莫珺,深深一躬,行礼拜谢这数年来的教导之恩。随后,他们又转向莫三和紫菀,恭敬地送上各自亲手制作的礼物。这些礼物虽是简单之物,却承载着徒弟们的心意与感激。接着,他们转过身来,面向台下医馆的众位老师,再次深深一拜。待他们抬起头时,眼中早已是泪光闪烁,泣不成声。
多吉正忙着擦拭眼泪,小桂和莫珺却笑着安慰道:“哭什么哭?又不是见不到了!”多吉一愣,抬起头,带着泪眼朦胧看向小桂和莫珺。只听莫珺朗声接着说道:“为了支持藏地尽快提高医疗水平,我们女子医馆将在藏地寺庙最多的地方也建一座藏地医馆。你们今日去了,便是打先锋。很快就会有很多人过去支援你们,以后每年女子医馆都会选派技术最好的医者三到五人去藏地医馆支援一年。这样每年都会有最新的医术传过去。而你们也不必担心会落后于这里。”
“真的吗?”多吉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脸上满是惊喜与期待。小桂笑着又重复了一遍,多吉这才真正相信了。他再次对着小桂和莫珺行大礼,声音带着哽咽:“我代表藏地的同胞们,感谢女子医馆,感谢师父!”
小桂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不仅如此,你们的藏地医馆建好之后,如果人手都够了,可以每年选派一到两人来京城的女子医馆学习一年。这些花费都由我们京城女子医馆承担。”
徒弟们听闻此言,心中更是激动不已,纷纷跪下,郑重行大礼,齐声道:“感恩师父!”
此时,议事堂内一片寂静,唯有徒弟们的感激之情在空气中弥漫。小桂和莫珺望着这些即将踏上新征程的徒弟们,眼中也满是欣慰与期望。他们知道,这些徒弟们带着医馆的智慧与慈悲,将会在藏地开启一段新的旅程,为那片土地带来更多的希望与光明。
小桂缓缓走上前,面对着医馆的众人,目光温和而坚定,开始了他的讲话。
“四年前,在藏地的一个毛毡帐篷里,老赞普,一位深受藏民们爱戴的领袖,言辞恳切地希望我们能够带着这些徒弟们学习医术。他的眼神里满是对乡亲们的牵挂,对未来的期望。于是,你们几位都拜别了家人,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跟着我们踏上了这段漫长而艰难的旅程。你们过雪山,踏草地,迎着朝霞,送走夕阳,一路上风餐露宿,却从未有过丝毫的抱怨。
来到医馆后,你们格外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白天,你们跟随师父们学习医术,仔细聆听每一个细节,认真观察每一次操作;夜晚,你们挑灯夜读,钻研医书,反复琢磨那些晦涩难懂的方剂和理论。你们不怕苦、不怕累,不嫌弃脏,也不嫌弃臭。面对每一个病人,你们都以最真诚的心去对待,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是身体康健之人,还是身患重疾之人,你们都一视同仁,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痛苦,用医术去缓解他们的病痛。
你们的坚持和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你们的进步,也让我们感到无比欣慰。今天,你们即将踏上归途,回到藏地,回到乡亲们的身边。我相信,你们所学的医术和医德,一定会在藏地的土地上开出最美的花朵,结出最丰硕的果实。”
小桂的话语如同暖流,缓缓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间。徒弟们听着,眼中闪烁着泪光,心中满是对师父的感激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他们知道,这段旅程虽然艰难,但他们从未后悔,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用自己的双手,为藏地的乡亲们带来健康与希望。
就在这时,台下女子医馆的众人中,走出一位身姿挺拔的女子。她步伐沉稳地走上了中间的台子,目光清澈而坚定。她先是冲着小桂和莫珺恭敬地行了一礼,随后又面向台下的众人,深深一拜。随后,她站直了身体,自信而从容地开口说道:
“各位师兄师姐们,我是第一批支援藏地医馆的大夫,小武。自从两年前,小桂神医带回来这些藏地的同门,我和很多师姐们、师兄们一样,起初都是不服气的。我们自恃医馆的医术精妙,觉得来自那贫瘠的藏地的人,怎么可能学会并掌握我们的医术呢?甚至在心底里,还带着一丝轻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了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守在病房里,有什么事都抢着干,查房时总能准确无误地回答问题。他们的眼神里,满是对医术的渴望,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才开始反思,是自己的问题,是我们夜郎自大了。是他们,用实际行动激励着我们,也让我们不断学习进步。所以,今天,我要感谢你们!”说着,她再次冲着这些藏地的徒弟们深深一拜,以示感谢。
“对于未来到藏地支援,如果没有你们平日里为我们讲述藏地的风土人情,我们肯定也不会愿意去那么苦寒之地。藏地的高寒缺氧、条件艰苦,我们早有耳闻。但正是因为有你们在,我们再去就不会觉得孤单。因为有你们在,我们不再害怕这陌生的旅程。遥远的藏地,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标记,而是有我们熟悉的、曾经一起战斗过的朋友、伙伴的地方!
我们会带着医馆的温暖和智慧,去到藏地,去到你们的家乡。我们会和你们一起,守护那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我们会一起努力,让藏地的医术不断进步,让更多的藏民受益。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用医术驱散病痛,用爱心温暖人间。”
小武的话语如同春风,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藏地的徒弟们听到这些话,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光,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独自踏上归途,而是带着医馆的期望,带着师兄师姐们的信任和支持,去开启一段新的旅程。而女子医馆的众人,也更加坚定了支援藏地的决心,因为他们知道,那里有他们牵挂的人,有他们共同的使命。
便在这时,议事堂内响起了一阵清脆而好听的童音,那是格桑的声音。他稚嫩却纯净的嗓音,如同天籁般悠扬,缓缓吟唱道:“在那美丽的地方,风吹草低见牛羊,天空湛蓝,白云飘飘,都不如你美丽的模样,纵马驰骋,草原广阔无疆……”
这歌声宛如一阵清风,拂过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田。多吉、卓玛、朗杰、桑杰、巴桑、山药、多仁等人听到这熟悉的旋律,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感动。他们纷纷加入吟唱,用那质朴而有力的嗓音,将这歌声推向高潮。那歌声中带着草原的粗犷与豪迈,带着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歌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激昂,仿佛穿透了议事堂的大厅,冲破了屋顶,在天空中久久回荡。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藏地与医馆紧紧相连,将每一个人的心紧紧相连。那歌声中,有草原的广袤无垠,有雪山的巍峨壮丽,有藏民们的热情豪爽,更有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台下的医馆众人被这歌声深深感染,他们的眼中也闪烁着泪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他们跟着哼唱起来,声音虽不整齐,却充满了真挚与感动:“啊——”这简单的音符,却如同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回应着藏地徒弟们的歌声,传递着医馆众人对他们最真挚的祝福与牵挂。
议事堂内,歌声回荡,泪水与笑容交织。这是一场跨越地域、跨越民族的共鸣,是一场心灵与心灵的交融。藏地的徒弟们带着医馆的温暖与智慧踏上归途,而医馆的众人也在这歌声中,感受到了藏地的广袤与壮美,感受到了徒弟们的赤诚与感恩。他们相信,无论距离有多远,这份情谊都将永远铭记在彼此的心中,就像那草原上的歌声,永远不会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