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大地的怀抱中,太行山脉的余脉伸展那里有一座名为白鹿山的灵秀之地。古籍记载,此山因山中一石鹿而得名,小桂一行人怀着对这方古老传说的好奇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踏上了前往白鹿山的旅程。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他们抵达了白鹿山脚下。山门古朴而庄重,仿佛是历史的守门人,静静诉说着过往的岁月。穿过山门,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而上,两侧的林木郁郁葱葱,松柏挺拔,银杏树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宛如大自然的乐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山路并不陡峭,却也颇有几分曲折。沿途的风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山间溪流潺潺,清澈见底,偶尔还能看到几尾小鱼在水中嬉戏。溪边的石头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圆润,上面长满了青苔,增添了几分古意。我忍不住停下脚步,掬一捧清泉,那清凉之感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
继续前行,山路两旁的野花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星星点点,装点着这片绿色的海洋。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忙碌地穿梭其间,采集着甜蜜的花蜜。小徒弟们都不由得放慢了脚步,生怕打扰了这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经过一段不长不短的山路,终于来到了白鹿寺。这座古老的寺庙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寺庙的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红墙黛瓦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刚踏入寺庙,一阵悠扬的钟声便传入耳中,那是僧人们晨课的开始。顺着钟声的方向走去,来到了大雄宝殿。殿内香烟袅袅,佛像金光闪闪,庄严肃穆。释迦牟尼佛居中而坐,两侧是观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分列两旁,个个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开口说话。小桂和莫珺带着弟子们虔诚地合十礼拜,心中默默许下愿望,祈求家人平安健康。
晨课结束后,莫珺与一位僧人交谈。他身着灰色僧袍,面容和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莫珺向他请教关于白鹿寺的历史,他耐心地为我讲解。原来,白鹿寺曾是佛教圣地,高僧云集,香火旺盛。北齐时期,玄极寺扩建并雕刻造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唐代时,白鹿寺东侧又建了法住寺和显阳寺,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佛教文化的中心。
“这里为何名为白鹿寺呢?”莫珺好奇地问道。
僧人微笑着回答:“相传,古时山中有一石鹿,被视为祥瑞之物。后来,天竺高僧佛图澄云游至此,见此地山清水秀,便在此创建了白鹿寺。白鹿也成为了这座寺庙的象征,寓意着吉祥与安宁。”
小桂恍然大悟,原来这名字背后竟有如此美好的寓意。
在僧人的指引下,他们参观了寺庙的各个角落。除了大雄宝殿,还有观音殿、地藏殿、藏经楼等建筑。观音殿内供奉着千手观音,她面容慈悲,双手合十,仿佛在聆听世间的疾苦。地藏殿则供奉着地藏王菩萨,他目光低垂,神情专注,似乎在为地狱中的众生超度。
藏经楼是寺庙的文化宝库,里面存放着大量的佛教经典。这些经书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存完好,见证了白鹿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莫珺小心翼翼地翻开一本经书,那古朴的文字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
在寺庙的后院,有一片竹林,竹子青翠欲滴,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世外桃源。竹林深处,有一座小小的凉亭,走进凉亭,坐下休息。闭上眼睛,聆听竹林的风声,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心中一片宁静。
参观完白鹿寺,一行人深入白鹿山的山林,去探寻更多的自然之美。沿着寺庙后的小路继续前行,山路逐渐变得崎岖不平。小桂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滑倒。两侧的树木更加茂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走了一段路后,他们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山谷。山谷中有一片湖泊,湖水碧绿如玉,清澈见底。湖边长满了水草,几只水鸟在湖面上嬉戏,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小桂坐在湖边的石头上,欣赏着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心中充满了宁静与喜悦。
在白鹿山的山林间,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轻拂,带来阵阵草木的清香。徒弟们散在各处,忙碌地采摘着药材。这里是药材的宝库,黄连、川芎、杜仲、厚朴等珍贵药材在这片土地上茁壮生长,等待着有缘人的采摘。
一个时辰后,徒弟们带着满筐的药材,陆续回到了集合点。他们脸上带着疲惫,但眼中却满是收获的喜悦。小桂站在一块平坦的石头上,微笑着看着徒弟们,眼神中满是对他们的鼓励与期待。
徒弟们将采回来的药材整齐地放在地上,围坐在小桂周围。小桂逐一检查,边检查边给他们讲解:“这是厚朴,看它的树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厚而有韧性。它的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和纵裂槽纹。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光滑,划之有油痕。厚朴性温,味苦、辛,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滞中焦、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等症状。不过,厚朴在炮制时需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后切丝,干燥,这样药效才能更好地发挥。”
小桂拿起另一味药材,继续说道:“这个是川芎,它的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厘米。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川芎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等症状。川芎在采收后需除去泥沙,晒干或烘干,炮制过程要严格控制温度,以保证药材的质量。”
接着,小桂又拿起一块树皮,说道:“那个是杜仲,看这树皮,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厚3-7毫米。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内表面暗紫色,光滑。杜仲性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等症状。杜仲在炮制时需刮去残留粗皮,洗净,切块或丝,干燥。盐杜仲则需在炒制过程中加入盐水,这样可以增强其补肝肾的作用。”
最后,小桂指着一株草本植物,说道:“那个是黄连,它的根状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叶片稍带革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厘米,三全裂。黄连性寒,味苦,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等症状。黄连在采收后需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炮制时有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等多种方法,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增强其不同的功效。”
徒弟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小桂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欣慰。这些药材不仅是治病救人的良药,更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山谷的另一边是一座小山丘,他们决定爬上山丘,去欣赏更广阔的风景。山路陡峭,他们手脚并用,艰难地向上攀爬。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登上了山顶。站在山顶,极目远眺,白鹿山的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近处的树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山谷中的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
这一刻,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夕阳如血,渐渐西沉,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一切都染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一行人背负着满满的收获,缓缓地踏上了归途。
他们的步伐轻快而稳健,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这一路走来,他们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困难,但最终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当他们走到白鹿寺时,那悠扬的钟声再次响起,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归来。白鹿寺是一座古老而庄严的寺庙,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环境清幽宁静。
一行人决定在白鹿寺借住几天,稍作休整。每天清晨,他们都会早早地起床,先到寺庙里参拜佛祖,表达对佛祖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然后,他们才会去享用寺院的素斋。
吃完早饭,他们便会外出采药。山中的草药种类繁多,有些是常见的,有些则是稀有的。他们仔细地寻找着每一种草药,将它们小心地采摘下来,放入背篓中。
除了采药,他们还会给寺里的僧人们义诊。这些僧人长期修行,身体难免会有些小毛病。他们用自己的医术,为僧人们扎针施药,帮助他们缓解病痛,恢复健康。
在白鹿寺的这几天里,他们不仅收获了草药,还收获了僧人们的感激和友谊。这段时光虽然短暂,但却让他们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