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早上,风终于变小了,小桂和徒弟们都迫不及待地走出了客栈,查看外面的情况。经过两天一夜的狂风肆虐,整个小镇显得有些狼狈。他们先看到客栈的房顶,有几处迎风的屋檐少了一些瓦片,客栈老板正指挥着小二爬梯子上去补瓦片呢。老板一边指挥,一边嘟囔着:“这风可真是邪门,半夜里吹得我心惊胆战的,幸亏这客栈结实,不然可就遭殃了。”地上到处都是枯枝断叶,还有细细的沙尘,仿佛是风留下的痕迹。有的树干粗如小婴儿手腕,都被风吹断了,折在地上,枝叶散落一地,显得格外凄凉。
小桂她们赶忙把这些断枝都收集起来,送给客栈的灶房。客栈的伙计接过树枝,感激地说:“多谢几位,这下柴火又够烧一阵子了。”再往前走了一段,有些贫困人家住的是土坯房,房顶盖的茅草被风吹走了不少。这时候,都有人在爬高上低地用新的干草修补房顶。多吉看到了,不禁感叹道:“这些人真可怜,房子在飓风之下,都保不住。我们藏地的蒙古包也是,若是遇到这样的飓风,可能也会被风吹跑。”他想起自己在藏地的经历,那些蒙古包在狂风中摇摇欲坠,族人们只能紧紧地抓住帐篷的绳索,祈祷风能早点停。
有的人家虽然受灾,但是都齐心协力地在修补房子。一家人围在一起,男人爬上屋顶,女人递上茅草,孩子们在旁边帮忙捡拾掉落的材料,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脸上都带着笑容。而有的家,则是怨声载道,打骂抱怨,鸡犬不宁的。一个女人抱着孩子坐在门口,嘴里不停地抱怨:“这日子怎么过啊,房子都快塌了,还不知道怎么修呢!”男人坐在一旁,闷声不吭,只是偶尔叹口气,显得无精打采。
莫珺问多吉:“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想?”多吉沉思了一下说:“师父,我看到同样都是房顶的茅草被飓风吹跑,有的人家在齐心协力修补房子,而有的人家则是在吵架,抱怨,没有及时修补房子。我想这就是有的人家,心很齐,人心齐泰山移。而吵架的人家则是,不懂得抱怨没有任何好处,还让人心情更不好,他们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人家大约也过得不幸福,恐怕不会走的太长远。而前一种人心齐的人家,则会很幸福,能一起走很远很远。”
莫珺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你能看到这些现象,而有所思所想,很好!除了这些还能想到什么?”多吉沉吟了一下,说:“若是有人能资助他们修补房子,也许抱怨和吵架会少一些吧?”紫菀插话进来:“小多吉,你可不要认为有人资助就一定不吵架。你没听说过一句古话:贫贱夫妻百事哀?若是因为太过贫困,很多事情都无法办成,就每天都会唉声叹气的。还有一句话叫:救急不救穷。若是你给他们资助,他们养成了习惯,不去自己努力,那就养成了白眼狼。反而是在养蛀虫。若是他们自己肯自助,外人稍微帮衬一把,倒是无碍的。”
多吉听了紫菀的话,开始沉思,“原来是这样的啊!受教了!感谢紫菀师父!”他向着紫菀深深施礼表示感谢。紫菀摆摆手,笑着说:“多吉,你悟性很高,以后一定会成为很好的领导者。不过,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以后多去接触这些百姓,才能真正明白他们的苦楚和需求。”
小桂在一旁也点头说道:“是啊,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世界,也要多关心这些普通百姓。他们虽然没有我们的修为,但也有他们的智慧和坚韧。就像那些齐心协力修补方子的人家,他们的团结和努力,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多吉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师父们,我想我可以做些什么,哪怕只是很小的事情,也许也能帮到他们。”他看向那些还在努力修补房子的人家,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为这些人做点什么,哪怕只是给他们一点点希望和力量。
他们正在边走边聊,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急切的呼喊声:“神医在哪里?莫公子在哪里?快来救救我师傅!呜呜,救救我师傅!”声音中带着哭腔,显得十分焦急。小桂和莫珺立刻停下脚步,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只见前面不远处有一群人围在一起,人群里不时传来低低的抽泣声和嘈杂的议论声。小桂和莫珺对视一眼,立刻加快脚步朝人群跑去。小桂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我是小桂医生,莫公子也在这里!大家让一让,我们来看看!”人群听到她们的声音,纷纷让开一条路来。小桂和莫珺快速挤进人群,看到中间的地上摆了一张门板,门板上躺着一位受伤的道士,须发皆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腿上还在流血,鲜血已经染红了门板,被用布条简单地捆上了。那老道士已经昏死过去了,头发脏乱,衣衫破烂,浑身上下都是一片狼狈。几个抬门板的小道士看到小桂和莫珺,脸上露出一丝希望,随即又哭得更加厉害了。其中一个年纪稍小的小道士,满脸鼻涕眼泪,哽咽着说道:“莫公子,我们不该不听您的话。师父他不听您的劝,还外出,结果从山道上被风刮下来,摔下山,摔断了腿。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就晕死过去了。我们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他抬下山来。求神医您给师傅救治。”其他几个小道士也都跪了下来,眼中满是恳求和自责,泪水不停地从他们的眼中涌出,滴落在地上。周围的群众也被这场景触动,纷纷围了过来,有的小声议论着这道士的遭遇,有的则在旁边帮忙打着手电筒,为小桂和莫珺提供一些光亮。小桂立刻蹲下身子,仔细查看老道士的伤势。她轻轻掀开老道士腿上的布条,发现伤口虽然已经被简单包扎过,但仍然在渗血,而且伤口周围已经开始有些发炎的迹象。她皱了皱眉。
小桂和莫珺对视一眼,只能无奈地叹口气,说:“抬上他,跟我们到客栈去救治。”两人在前面带路,很快回到客栈。客栈老板看到他们抬着受伤的老道士进来,立刻迎了上来,关切地问道:“这是怎么了?需要帮忙吗?”小桂简单地解释了一下情况,客栈老板立刻安排了一间空屋子,并且帮忙找来了干净的床单和被褥。
小桂和莫珺带着徒弟们迅速进入房间,开始准备手术。她们找了一间空屋子,铺好手术台,和徒弟们做好手术准备。小桂穿上手术服,戴上口罩和手套,神情专注而严肃。莫珺则在一旁协助,递给她所需的器械和药品。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安静下来,只有手术器械的轻微碰撞声和小桂的呼吸声。
切开老道士的大腿,发现里面有很多碎骨片,情况比预想的要复杂得多。小桂小心翼翼地把碎骨片都清理干净,动作轻柔而精准。她知道,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清理完碎骨片后,她开始把骨头对合,旁边用铁片固定,然后仔细地缝合伤口。整个过程中,小桂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她依然全神贯注,没有丝毫的松懈。
两个时辰过去,小桂才和莫珺从房间走出来,满头满身都是汗。她们的脸色都有些苍白,但眼中却带着一丝欣慰。小桂轻轻摘下口罩,对守在外面的小道士说:“手术很成功,你们可以进去照顾他了。”小道士们听到这话,纷纷跪下磕头,感激涕零:“多谢神医救命之恩!”
她让小道士跟着自己的徒弟去照顾老道士,自己和莫珺则是回房间,洗漱吃东西。然后倒到床上就睡过去了。做一台这样的大手术,非常耗费体力和精力。小桂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脑海中却还在回放着手术的每一个细节。她知道,自己和徒弟们还需要时刻关注老道士的术后恢复情况,但此刻,她实在太累了,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徒弟们会处理术后发烧的情况的。她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知道如何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她们轮流守在老道士的床边,密切观察他的体温、伤口情况以及其他生命体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老道士换药、测量体温,并且记录下来。她们知道,师父小桂和莫珺为了救治老道士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她们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确保老道士能够顺利康复。
而小桂和莫珺在房间里休息了一会儿后,也渐渐恢复了一些体力。她们简单地吃了点东西,然后开始讨论接下来的计划。莫珺说道:“这次的事情让我们看到了很多问题,我们不仅要救治受伤的人,还要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小桂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是啊,我们还要多了解这些百姓的生活状况,看看他们真正需要什么,然后尽力去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