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文武大臣们纷纷应召来到御书房。
朱慈烺见众人到齐,他也不废话。
径直将手中的情报递了过去。
能参与此次会议的,皆是尚书级别的朝堂重臣,这些情报给他们阅览一下,倒也无妨。
大臣们接过情报,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每个人的眉头都渐渐皱起,陷入沉思。
他们深知这些情报所蕴含的信息意义重大,必将对大明王朝产生深远影响。
而当下最为关键的,便是该如何应对这复杂多变的局势?
待所有人都看完情报。
朱慈烺目光扫过众人开口问道:“各位爱卿对此有何见解,觉得该如何应对?”
内阁首辅范景文率先站出,拱手说道:“启禀陛下,西方蛮夷向来畏威而不怀德。依臣之见,当立即派遣大军,予以镇压,方能彰显我大明天威。”
李邦华紧接着附和道:“陛下,西方蛮夷前科累累。他们曾占据琉球,在东南沿海以临时靠岸为由,结果却赖着不走,想要占据和侵吞大明国土。
在吕宋和南洋地区,红毛鬼更是肆意妄为,横行无忌。若不是我大明国力强盛,恐怕他们早已悍然派兵来犯。因此,臣建议尽早出兵,切莫给他们继续发展壮大的机会。”
户部尚书凌义渠也赶忙上前奏道:“启禀陛下,如今仰仗东南半岛的粮食供应,国库粮草储备充足,完全能够满足大军出征所需。
若大军开拔,户部上下必定全力以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工部尚书王家彦接着说道:“请陛下放心,工部的施工队伍随时待命,可紧跟大军步伐,及时修建道路,以确保后勤供应顺畅无阻。”
孙传庭更是信心满满地说道:“之前西征之时,有好几个兵团都未能一展身手。如今只待皇上一声令下,他们即刻便能奔赴战场,奋勇杀敌。”
朱慈烺听着大臣们的慷慨陈词,不禁微微点头。
这些大臣的意思总结起来倒也简单,那就是大明已然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兵作战。
干就完了!
朱慈烺却觉得没必要那么着急,可以先等一等。
因为眼下正值寒冬,天寒地冻的,靠水的地方很多都很堆满了积雪。
并不适合大兵团大规模出战。
而众人见天武皇帝并未当即表态,一时之间,御书房内气氛略显凝重。
范景文见状,思索片刻后再次进言:“陛下,这个时节进军沙皇俄国,确实多有不便。老臣记得陛下曾提及波斯湾一带盛产火油,陛下,是否可令大明水师先向那边发起进攻?”
孙传庭立刻接话道:“陛下,如今太平洋南部的战事基本结束,大明水师各大舰队的主力正处于休整状态,他们随时能够再次出征。”
朱慈烺听后,眼神陡然一亮。
他一心关注西欧和沙皇俄国的局势,竟疏忽了中东地区。
此前他虽与各位大臣谈及过中东,无奈每日需处理的事务繁杂。
不自觉地就将这个看似暂无强大敌手的地区给忽略了。
此刻经大臣们提醒,他顿觉此计可行。
中东地区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对于当下的大明而言,其战略位置更是举足轻重。
若能打通中亚与中东地区,日后一旦有战事需要,明朝大军便可水陆并进,一路向西长驱直入。
朱慈烺转头看向工部尚书王家彦问道:“说起这个,济南府滨州地区的火油,如今开采规模如何了?”
王家彦赶忙躬身回奏:“启禀陛下,遵照陛下的旨意,臣等派人实地勘察后,果然在该地发现火油。目前每日开采量约为10万斤左右。
只是当地公路尚未修通,运输颇为困难。当下主要依靠黄河水运至火车站,再由火车站转运至所需之地。”
朱慈烺又追问:“炼油工厂是否已建成?现有炼油量能否满足开采需求?”
王家彦回应道:“回陛下,依据新的炼油塔分馏技术,目前每日能够炼油三四万斤。新的炼油厂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待其建成后,每日总炼油量便可超过10万斤。”
其他大臣看着天武皇帝与王家彦之间的问答。
眼中纷纷闪过一丝亮光。
众人这才想起,以前朱慈烺曾提及大明正在研究以火油为燃料的蒸汽机。
此刻天武皇帝对火油之事如此关切,莫不是意味着烧火油的蒸汽机已然研制成功?
事实上,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乐观。
燃油发动机已然研究成功,并已开始投入实际应用。
目前大明正在全力制造坦克和装甲车。
有朱慈烺提供的思路和研究方向,所以研发速度快得超乎想象。
当然了,此时所谓的坦克和装甲车,与后世的同类装备不可同日而语。
简单来讲,就是采用燃油发动机,配上履带式轮子,再罩上一层较薄的铁壳,主要作用是抵挡敌人的弓箭和铅弹就行。
无论是发动机的动力还是装甲厚度以及行驶速度,还有火力强度等等方面。
那都完全是两码事。
目前只是照出了样品,宋应星他们正在进一步优化改进。
预计不久之后,大明朝廷的坦克和装甲车便将登上战场,一展雄姿。
配合上最新研制成功的火炮与开花弹,届时,一般的敌人恐怕唯有被大明军队碾压的份。
只不过,这些尚处于高度保密状态。
那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
问完火油的事情后。
朱慈烺神色严肃地说道:“既然如此,你们尽快拟定一个详细方案。陆地上,从原本的哈萨和汉国南下;海上,同时派遣舰队出击。
此次行动,不仅要占领中东地区,还要牢牢掌控海上交通要道。此外,要做好对沙皇俄国出兵的准备,所以在兵力分配方面,你们务必仔细斟酌。”
孙传庭赶忙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会尽快拿出方案,呈予陛下过目。”
范景文也跟着说道:“陛下圣明,臣等定当全力配合,不负陛下所托。”
朱慈烺接着看向王家彦叮嘱道:“工部的人要抓紧修路。若有任何需求,其他部门务必全力配合。经过这几年的经历,交通的重要性,想必你们都已深有体会。
所以修路一事刻不容缓,特别是西欧与沙皇俄国方向,可派人提前进行勘察,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旦时机成熟,便可迅速将道路修通。”
王家彦恭敬地说道:“陛下英明,臣等遵旨……”
确定了大的战略方向后。
众人又针对一些细节问题展开了简单讨论。
随后文武大臣们便告退离去。
各自为即将到来的出征事宜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