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扩张是缓慢的。在未知的世界探索海岛是一个漫长的事情,你需要不停的尝试、一个一个碰。
好在大秦已经有了海上测量的工具、有了定点报时的收音机,也有了船载的电台。船上的测量员可以向路上的船用无线电指挥中心随时上报船当前的情况。
设在番禺的“海事管理局”就用这样的办法,一点一点绘制出一个粗略的海图。虽然是粗略,但是大体的经纬度是有了。航船航行一路的水深也逐渐有所探索。
这些数据及时被更新,绘制在新的海图上。
每隔三个月,海事出版社就会发行最新的石板印刷的新海图,这些海图价格极高,远远超过纸张印刷成本。购买也有严格限制,必须是在番禺注册的大秦海商的海船才能购买。但是还是趋之若鹜。
再贵能有全船人的性命更贵?
再贵能有一船往返深海所能得到的珍稀货物更贵?
海上的探索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进行的。
需要无数海船和陆地上的专业研究机构共同努力,才能描绘一个世界的全景。
海上是缓慢的,但是路上的进度就要快得多。
洛阳前往开封的铁路竣工了。这条铁路连通了洛阳、管城(郑州)、大梁(开封)。兼营货运和客运。
这是大秦境内第一条具有客运能力的铁路,这条铁路竣工通车的时候,皇帝特地从长安过来,为这条铁路开通做了剪彩——挥动制式腰刀,斩开一条红丝线,算是打开了阻挡铁路的障碍。
扶苏带着重臣们,在蒙恬的陪伴下,亲自乘坐了这辆火车,到达大梁城。
虽然噪音很大,空气中还有无数烟尘,铁路比直道上的马车乘坐的体验还是好了很多。
虽然哐啷哐啷的,但是火车并不颠簸,行进的极其平顺。
绿漆皮的车厢,在中原大地上蜿蜒前进。
“这个好!铁路还要向东连到临淄,向北连到邯郸,向西要连到长安……蒙恬啊,这铁路还能向南连到吴县和长沙吗?”
这是扶苏脑子里勾画出来的铁路主干线的情况。
这是一个君王的洞察。
这是联通了齐地、吴越、楚地、赵地的主要线路。能快速抵达这几处,就能震服天下。这也是始皇帝修筑驰道、天下巡行的主要线路和目的地。
经济上的收益如何,扶苏还没来得及想,但是政治上的意义,扶苏可是很清楚。
“向邯郸联通,就已经需要跨过黄河,梁二先生正在规划设计一座跨越黄河的大桥。”蒙恬说。
“哦?能跨越黄河?”扶苏也很意外。
“难度也很大,需要在黄河里建设桥墩,然后用钢架构筑桥体,用钢无数。相关的勘探和计算已经在进行了。”
“计算?”
“流体力学的计算。桥墩立起来要面对滔滔黄河水,要测试桥墩承受的压力和地基的承载能力。哦,是二院赵杏儿教授亲自带队进行计算。”
听到赵杏儿负责计算,扶苏显然放心了很多。点点头。
“至于联通长安,我们也做过构想,主要是长安周围的地势复杂,火车还要进入潼关,在关中施工可能要开山炸石,怕会惊扰陛下……”蒙恬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官僚。即便对小事情也思考很多。
潼关是长安门户,是大秦皇帝们最重视的战略要道,火车要通过潼关,这事儿不可能绕开皇帝的意见。虽然联通长安洛阳好处多多,但是皇帝不同意,那就是不行。
扶苏却没有想到这些。蒙恬提醒,才说:“既然这样,请丞相令太史令提一个意见出来。”太史令是皇朝负责天文礼法档案的机关。什么阴阳卜算、风水堪舆,都是这个部门的工作。
“前往长沙山高路远,恐怕会非常困难,但是从大梁到六县的道路建设起来问题不大……”蒙恬说。
六县是英布起家的地方,也是淮南国的一部分,能够控制六县,就能震慑淮泗地区,淮泗地区安定,哪怕楚地内乱,也不会影响到长安。
“做起来!做起来!不管有多少困难,朕的铁路要通往各地!”扶苏对这件事情很是坚决。
接任计相的陈平,脸色一瞬间变得很难看。造铁路要花多少钱啊!
向月氏的铁路进展还要顺利的多,从张掖到月氏,没有大的河流,就算有河流,施工难度也比在黄河上架桥小得多。事实上正是因为在这条西进的铁路上成功实践了大量钢构桥梁技术,梁二才有勇气筹划黄河铁路大桥的建设的。
钢架桥梁大量采用了三角结构,更稳定、更坚固。钢铁铆接技术也相当成熟。通过一系列新设计施工工具,一座钢构的跨越河流的桥梁可以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完成,钢构件标准化,也极大提升了建造速度和施工成本。
工匠只需要粗浅的培训,就能有效连接起所有的构件,建造起桥梁。
桥梁成为建筑行业一个快速成长的分类。在传统的木桥、石桥之外,又增加了全新的钢构桥梁。除了建筑师之外,还有一大批数学专家投入到这个领域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标准。
“结构工程师”这个行业,出现了。
他们的职责是,在建筑师的提供的图样下,研究材料的结构强度和受力,使得建造结构符合建筑安全的要求,满足建筑师的设计目的。
这是对建筑师工作的一个分解。让建筑师有能力更自由的去研究形式方面的工作,而将建筑受力、安全方面的工作承担过去。
这种职业的分化,降低了建筑行业的工作强度和设计成本,也令一直人力匮乏的建筑设计行业,稍微得以缓解。
更重要的是,结构工程师的出现,让大型、超大型公共项目的建设,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