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源话音落下,御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肃穆。
总理大臣苏明哲率先起身,手持早已备好的文书,躬身禀奏,声音沉稳而清晰:“启奏陛下,奉陛下此前谕令,政务院已为东征事宜做万全准备。随军官吏已遴选、培训完毕,计有两万之数,皆为通晓实务、忠心可靠之干员,可随时开赴新土,建立治所,推行王化”。
他略微停顿,继续道:“至于大军及后续移民所需粮秣,经户部多方筹措,目前已在沿海各大官仓囤积稻米、麦粟等,计五十万吨,此为确保大军半年征战及首批移民一年口粮之数”。
这个数字报出,苏明哲脸上并无轻松之色。
果然,一直静立旁听的情报总局局长林云向前迈出一步,他的声音带着情报人员特有的冷静与确凿:“陛下,诸位大人,据我局潜入北方的探子多方查证回报,如今大明北地,已非人间景象。”。
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言语如同冰冷的匕首,剖开远方的惨状:“自去岁至今,陕、晋、豫、鲁及北直隶等地,旱、蝗、瘟三灾并起,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乃是常态。易子而食,析骸而爨,已非传闻,而是诸多州县每日上演之惨剧”。
“明廷府库早空,加征之‘辽饷’、‘剿饷’、‘练饷’如血吸髓,逼得百姓要么成为流民,要么铤而走险依附流寇”。
“而李自成、张献忠等部,为裹挟民众、扩充实力,行径与蝗虫无异,过一县则掠尽一县,只知破坏,毫无建设,北方,已成一个巨大的火药桶,缺粮是其核心”。
林云最后总结道:“故,以臣之见,五十万吨粮食投入北地,无异于杯水车薪,一旦我大夏王师北上,解民倒悬,所需赈济之民恐以百万计,届时粮食消耗将远超预估”。
苏明哲闻言,眉头紧锁,他转向秦思源,拱手沉声道:“陛下,林局长所言,确是实情,我大夏虽承陛下洪福,统一南方,亦从昔日抗拒王化的豪绅巨室处查抄、赎买得海量存粮”。
“但是近年来,安置自北南逃之流民数以百万计,开设粥厂,分发粮种耕牛,耗费甚巨”。
“加之,近年来气候确如陛下早年所预警,愈发诡谲难测,南方亦非全然风调雨顺,各地水、旱、风灾频仍,赈济本地灾民亦动用不少存粮,国库之粮,确已捉襟见肘”。
他脸上露出一丝艰难抉择的神色,但语气依然坚定:“然,东征乃至后续北上,乃定鼎天下、安抚黎民之根本大计,不容有失,若陛下决意加大粮食调配,政务院当竭力筹措”。
“挤一挤,或可再调拨一百万吨存粮。只是如此一来,南方诸省常平仓储备将大为空虚,若明年再有灾荒,恐地方赈济难以为继,易生民变”。
苏明哲这番话,坦诚了家底,也摆明了巨大的风险。
秦思源微微颔首,他深知苏明哲并非推诿,而是陈述事实,他自己也清楚,如今正是所谓“小冰河期”的鼎盛阶段,气候极端,灾害频发,这正是加速大明王朝崩溃的重要推手,也是他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
明末小冰河时期是全球性气候异常,这片土地受影响尤为剧烈,引发了一系列连锁灾难,其惨状触目惊心且成为大明覆灭的关键推手。
这些年气候持续严寒,南方多地频繁降雪,珠江流域出现结冰现象,北方更是千里冰封,农作物生长周期被严重打乱。
随之而来的是长期大范围旱灾,陕西、河南等中原核心产区连年无雨,土地龟裂,粮食大面积绝收。
饥荒迅速蔓延,百姓先是啃食草根树皮,后期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剧,饿殍遍野,流民遍布各地。
同时,严寒与饥荒导致鼠疫等瘟疫肆虐,河北、北京等地死者枕藉,人口锐减,社会秩序濒临崩溃。
这些惨状直接动摇大明统治根基:一是粮食减产让朝廷赋税锐减,而赈灾与边防军费激增,财政彻底破产。
二是海量流民成为农民起义的温床,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迅速壮大,屡剿不灭。
三是北方严寒让后金频繁南下劫掠,明朝双线作战兵力不支,大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崛起的。
秦思源的目光并未在苏明哲身上停留过久,他转而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内相周立民,语气平稳地问道:“立民,皇室下属,能拿出多少?”。
周立民仿佛早有准备,闻声立刻躬身,声音不高却底气十足:“回陛下,皇室下属之各大商行,近年来遵陛下旨意,一直在收购粮食,同时在国内亦建有数处大型储备仓”。
“现在可以马上调集稻米、杂粮共计八十万吨,皆已装船或入库待命,随时可听候陛下调拨”。
此言一出,苏明哲等几位政务院大臣心中皆是一震,同时也松了口气。
他们知道皇室通过商贸积累了巨额财富,却不想在粮食储备上也如此雄厚,这八十万吨粮食,堪称雪中送炭,瞬间缓解了巨大的压力。
秦思源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周立民的准备充分,体现了皇室对大局的支撑能力。
“很好。”他赞许地看了周立民一眼,随即对苏明哲道,“既如此,政务院那一百万吨便暂不必动用,以备南方不时之需”。
“北伐及后续北进之粮食,便以国库五十万吨,加皇室拨付八十万吨,合计一百三十万吨为基准进行规划,务必要让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亦要让饱受苦难的北地百姓,能见到我大夏带来的第一缕生机”。
“臣等遵旨!”,苏明哲、周立民等人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时间里,御书房内的灯火久久未熄。几位帝国核心重臣围绕着这一百三十万吨粮食如何调配、运输、保管,随军官吏如何分派,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商议。
直到夜色深沉,一套详尽的、兼顾军事征服与民心安抚的后勤保障方案,才初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