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脖走在平整笔直的道路上,他的身后跟着几辆从白骨洞营地交换过来的牛车,上面装满了成筐的桐籽。这些桐籽按照熊部落的要求,剥去外壳后一直晾晒到现在,眼下正好符合条件。
这些桐籽,就是乌部落用来换取铜钱的物资之一。
今年将是一个丰收之年,虽然没亲眼见过熊部落所说的丰收场景,但自己部落也种植了一些粟田,长势让他们很是欣喜:在部落周围开垦的五百多亩粟田,眼看着就要收割,按照熊部落的测算,差不多能收获5万多斤的粟籽,而今年给熊部落交的“辛苦费”,因为已经过去了两年,以后都只要交三成。
另外,乌部落还派遣了二十名族人去朝阳营地,与十几个鹿山部落的族人们一起,种植了五千多亩的粟田,每个部落平均分到300亩。这300亩,也差不多能有个3万斤的粮食。
听说这些部落原本耕种的目标是一万亩,只不过由于人手还是不足,再加上各种工具、畜力和种子优先保证熊部落,在开春的时候,这些部落只能分到一半,导致整个朝阳营地也才种植了两万多亩。
不过对于乌部落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毕竟20个人换300亩粟田,收获不算少,很是划算。
更何况,这些部落在熊皮的要求下,各自还种植了50亩的麻田和50亩的菽田,另外还有20亩的油菜籽以及30多亩的黍、蔬菜等田地,产出非常丰富。
而种出来的麻、菽、黍等物资,熊部落是可以用粟籽或者其他东西来换的,这也就相当于多了150亩的粟田。
除了这些田里里的产出,周围的群山、树林也给乌部落带来充足的物资——尤其是熊部落急需的油桐籽、野果和矿石,这些东西只要肯去收集,基本上收获不算低。
“再往前走小半天,就到白骨洞营地了。”
乌鼻在前面缓缓地走着,牵着一头黄牛,脸上很是轻松,今年年初的时候,族长乌青就带着他们从原本的山坡上,将部落转移到不远处的一处山谷里,虽然离开了熟悉的山洞,但按照熊部落的建筑方式,也建造起一个容纳百人左右的院子。
住在院子里,乌鼻才知道为什么乌脖乌梅这些年轻人,非要鼓动乌青族长搬到山下的原因,居住起来太舒适了,而且还十分方便,再也不用跟在山洞里一样,睡不好住不好了。
这处山谷之所以被选为新的地点,乌脖他们就是看上了这里拥有较为广阔的草场,以及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去年便开始耕种,而这里,也是乌部落今年一年,重点改造的区域。
熊部落发展壮大的经验就摆在眼前,种地种地种地,自然成为各个部落争相效仿和学习的对象。
乌部落也不例外,乌青甚至还去过熊部落,对熊部落自然更是熟悉和信任,几乎所有的建设都是按照熊部落的方法来的。再加上乌脖乌梅这些从熊部落“留学”归来的族人,对熊部落的各种先进“技术”和文化更是推崇备至。
这也导致了整个乌部落,几乎全盘“照抄”了熊部落的生产、生活方式,经常让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熊部落族人,感到莫名的熟悉。
沿着白河两侧,有一条道路,主要通往白骨洞营地,并且连接着各个部落——这是这几年白河运输队经常走的路线。沿途的部落,几乎都依赖这条道路,部落采集到的物资、需要熊部落提供的物资,都要经过这条路。
而随着灰村营地的投入使用,熊皮路运输能力的提升,鹿山诸部和貊林诸部,也像白河诸部一样,意识到修路的重要性。今年春耕之后,他们便抽调部分族人,专门修建、拓宽部落周围的道路,用以与熊皮路进行连接。
还有一部分部落,听从熊皮的建议,直接将整个部落搬迁到朝阳营地,与其他部落生活在一起——他们已经不再依赖狩猎和采集得到的食物,光靠种地便有足够的粮食,况且朝阳营地在农闲时节还会雇佣这些人,熊部落不仅管饭,还会出铜币。
况且随着朝阳营地的规模不断扩大,互相选择配偶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甚至很多部落都以与熊部落结成姻亲为荣。
乌部落所在的营地,靠近这条道路的一侧,自然也修建了一条平坦的道路,用于将自己部落出产的物资,运送出去。
有了白骨洞营地帮助他们驯化牲口,今年以来,部落的牲口越来越多,在保证耕地使用之余,还能抽调出十来头,用于组建乌部落自己的运输队伍。
乌部落学习熊部落的经验,也算是“脑袋开窍”了,原本对周围山林资源不关心的部落,也开始想办法去“开发利用”,比如采集油桐树的果实、各种熊部落需要的草药还有一些时令的野果,这些东西满山遍野都是,就是采集不太方便,但他们有的是时间。。
这其中的大部分物资,都会送到白骨洞营地,换取部落所需的食盐、陶器、麻布、工具等物资。剩下的运输,则是将换回来的这些物资,就近售卖给还在深山里面的部落,从中赚取差价。
当然这次他们要运送到白骨洞的东西,就是从周围山上采摘下来的桐油籽,以及熊部落可能需要的各种果子、药草。
“这些桐油籽,也不知道这次能换多少铜币。”
乌鼻拍了拍装满桐油籽的竹筐,开口处用麻布严严实实地捆住,不用担心路上的颠簸。
“应该不会少吧?不是说他们一直都是按照五铜币换两斤桐油籽的条件来的吗?”
乌脖跟着乌鼻,在今年已经多次往返于白骨洞营地进行交换,自然对各种条件很是熟悉。
“不错,去年是这样的,今年应该也差不多,等到了不就知道了吗?”
前几年,熊部落居然会收购这些“随处可见”的油桐籽,让众人都很是意外,不过这两年的交流,他们也知道熊部落利用这种油桐籽制作桐油、艌缝材料等物品,而自己又没有多少人能去收集这个东西,理所应当地,让乌部落这些山林里的部落帮忙。
“去年我们前前后后运过去四五次的桐油籽,加一起也差不多有两三千斤,从熊部落那里换回来不少食盐和衣服,不过要是换成铜币的话,这一车400斤的油桐籽,只能换1000多铜币。”
“可铜币几乎什么都能买到,而且用铜币换他们的物资,会换的更多。”
乌脖年初回去的时候,可是带了不少铜币,原以为只是熊部落给的一种额外的奖励,但了解到能换什么东西之后,乌脖便舍不得花了。
自然一回到部落,就将大部分交给了族长,可算是缓解了乌青的压力,因为当时工具缺了不少,自己部落又没有足够多的物资,幸好有了这些铜币,才顺利的从灰村换到了不少好东西。
“那倒也是,铜币越来越好用了。”
熊部落推行的铜币,在这些部落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样的阻力。
大家对熊部落的实力很是信任,而且铜币自然有铜币的优点,只要能够如约兑换物资,那用起来真的很是方便。
“乌鼻,好久不见,最近如何?”
白骨洞营地的外面,熟识的族人们互相打着招呼,来自各个部落的族人,将入口挤的水泄不通,来自各个部落的车辆——这些车辆基本上都是白骨洞营地出产的产品,熊部落的几个族人,正穿着醒目的染成红色的麻布衣服,指引着众人将牲口、车辆做好登记,带到远离营地入口的厩棚和车棚里。
今日正好赶上一个月一次的集市,周围的部落几乎都派人来了。
“别往前挤,没看到这里还有这么多车吗?”
“前面的让一让,我们没带车,这些东西让我们赶快放下来。”
“他娘的,哪个部落牲口拉的屎,不知道清理掉吗?踩了我一脚!”
“呸!你乱踢什么?!都掉我嘴里了!看拳!”
……
秋收在即,各个部落今年种植的粟田和其他庄稼,可以说即将丰收,这远超他们的预期,故而都要从熊部落这里,来“采购”所需要的工具。
况且他们从山林里采集到的各种物资,也需要来白骨洞营地兑换铜币,这帮人只记得集市和物资交换,完全没想到要考虑白骨洞营地的承受能力,导致现在只能堵在营地门口,互相争吵着。
“别着急,你们几个,跟我过来……”
门口的混乱自然引起了羽落的关注,他立马派人,前去引导这些部落,将牲口、车辆和物资全都分开。好在营地门前之前开辟了一大块空地和草棚,用于这些部落族人的住宿、牲口的安置,有了熊部落的指引,混乱的情况逐渐变得有条理起来。
“今日又有五个部落前来参加市集、交换物资,这是他们带来的物资清单,大部分都是想要交换食盐、工具的。”
白骨洞营地的队长木风,将记录满满的书册交给羽落,“入秋了,这些部落还想从牧场带一些牲口回去。”
跟熊皮所在的朝阳营地一样,白骨洞营地也有自己的特色,跟熊部落其他营地不一样,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这里有着制盐、制陶、生产青铜工具、木工坊、榨桐油以及河面捕鱼等方面的基础产业,基本上可以满足周围部落的日常需求。
另外还有一点,白骨洞营地的西边山谷里,还有八个牧场,通过羽落路连接到营地,里面喂养着历年来从草场谷捕捉到的猎物。
这些猎物有的都生长好几年了,野性几乎也都被磨灭殆尽,只保留其基础的生育能力。熊部落正是用这种方式,让更多的牲口幼崽出生——驯化这些幼崽,难度要低很多。
有了这两个条件,这里自己生产的食盐、陶器、工具、麻布衣服等产品,交换价格要低于从熊部落本部运送过来的物品,故而深受周围这些部落的欢迎,即便是物品种类和质量,没有熊部落本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