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常说,好人必定会长命百岁,而坏人则会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然而,这世间万物的好坏之分究竟是谁来决定的呢?又有谁能规定好人永远都是善良的,而坏人从一开始就是邪恶的呢?
李家村,一个看似平凡的小村庄,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争议。
这个村庄的村长到老去的时候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他们村怎么就莫名其妙地被王安人看中了,然后就跟着她一起飞黄腾达了呢?
然而,就在今天,这个平静的李家村迎来了一支与众不同的车队。
这支车队车身装饰着鲜艳的红绸,车夫一身喜庆衣服,紧跟着前面敲锣打鼓的响班子走着。他们满脸喜色,一路上热情地与李家村的村民们打着招呼。
领头的主事人一路走来口中不断说着各种喜庆吉祥话语,引得村民们纷纷道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李家村老老少少咧嘴笑哈哈的看着这些人,就连那些拉车的健壮马匹,头上也系着大红花,显得格外喜庆。而走在最前面的人,各个更是气宇轩昂,一身贵气,显然不是普通人。
这支车队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并不是因为它的规模或装饰,而是因为它是专门来李家村接人的。
原来,明天是王春花孙女的大喜之日,而这支车队正是来接王春花三儿媳李美兰的两个弟弟的。
原因很简单,他们可是张小宝的亲舅舅呢,这哪家婚嫁之事能少的了娘舅。
娘舅不来,这席是不能开的,故张家提前一日便来接娘舅入府主持张小宝出嫁之事。
当车队缓缓驶进李家门口时,李家的两兄弟李松与李杨。此刻他们和妻子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二人一身吉祥服饰开心的接着来人。
俩舅妈带着几个儿媳妇接收着礼品,待将其入库后,又慌忙让娃子们抬出作为舅舅需得带去的礼物玉器,以及给孩子压箱底的物件儿。
身旁两个身着礼服的儿子李闰樊、李闰年正眉眼清明的与表弟张知译,张知行说着问候话,几人皆满脸正气,身形挺拔似杨树。
今日张知译作为大外甥上门接娘舅,乃平景国传统习俗,嫁娶之事娘舅为大,娘舅不来上座无人,视为尊卑礼数不全,这席便不能开。
故,张家早早安排亲外甥张知译过来接姥爷姥姥与娘舅,这是必须得,也是礼制如此。
就在几人寒暄客套的时候,几人身后的几个年龄略小的妹妹们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祖母的房门,心中充满了期待,盼望着老太太能够快点出来。
院子里,几个年纪稍小的孩子们也都身着喜庆的衣裳,像一群欢快的小鸟一样,开心地相互追逐嬉戏着。
他们的笑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让整个院子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与此同时,李家的两个儿媳妇已经忙完了手头的事情,客客气气地为客人们上完茶水后,便恭恭敬敬地前去请老太太。
一路上,她们有说有笑,心情格外愉悦。
当她们路过前院时,目光不约而同地被门口那辆华丽的马车吸引住了。那辆马车装饰得十分精美,车身上镶嵌着精美的雕刻和华丽的绸缎,一看就知道是一辆非常高档的马车。
这华丽的马车,显然是来接她们的婆奶奶的。而在屋里,公公婆婆与相公正和表兄弟们说着话,等待着老祖宗出来,好一起去那张家。
想到这里,两个儿媳妇的眉眼中都流露出一丝亮色。
今日之事,张家可真是给足了他们李家面子啊。张家一门如今亦是身份显赫,但其待这些亲戚依然如往年般和善可亲。
难怪这些年来,婆奶奶一直对张家赞不绝口,极力维护着张家的声誉,今日看来确实值得。
说起她们的婆奶奶,那可真是一位不一般的老太太。在李家村,她可是数一数二的、德高望重的老太太,备受村民们的尊敬和爱戴。
这晚年生活在这十里八村,老太太堆里,那可是最被羡慕的。
而婆奶奶这一辈子也是不容易,前半辈子可谓是风里雨里没少折腾,才换来了今日这儿孙满堂,家和万事兴的晚年生活。
据她们婆奶奶亲口所述,在娘家为闺女那时候的生活简直就是在苦水里浸泡着长大的。
小时候,由于她是个女儿家,爹不疼娘不爱,在家里完全没有地位可言。家里的三个兄弟稍有不如意,就会拿她出气,把她当成一个出气筒,轻则言语辱骂,重则棍棒加身。
那亲娘更是如暗夜中的野狗,见不得婆奶奶长一点点肉,但凡婆奶奶顺心一点那就是啃咬撕扯一番。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她长大成人,家里人竟然收几筐粮食就把她给嫁人了,让她去给第一任丈夫做媳妇。
从那一天开始,她的苦难生活才真正拉开序幕,每天都要遭受丈夫的打骂和虐待,还要受婆母的磋磨,每天过着毫无尊严的日子。
好不容易熬到丈夫不再打她了,可命运却再次对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她的丈夫竟然要拿她换钱还赌债。
婆奶奶这还没想好怎么死呢,突然丈夫就去世了,她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成了寡妇。
而她那狠心的婆婆,竟然把她当成一件货物一样,转手卖给了第二任丈夫,也就是她们丈夫的爷爷。
然而,这第二任丈夫也并非良善之辈,他不仅好吃懒做,还对婆奶奶与家里娃子不闻不问。
整个李家村都知道他不仅打骂妻儿,还好吃懒做,家里娃子吃食全靠婆奶奶一人下田做活。
可就是这样的日子,也没能过多久,因为这老爷子因染上风寒而一命呜呼了,婆奶奶又一次失去了丈夫,再度沦为寡妇。
就在这样娘家还要压着婆奶奶再次改嫁,想换些钱财。
还好婆奶奶脑子清醒,直接请了李家村一众族老,请了贞节牌坊立誓要为丈夫守节。
就这样婆奶奶舍不得自己的两个孩子,独自一人守着两个孩子,艰难地活下来。
后来,家里的两个姑姑心疼婆奶奶,三不五时地给婆奶奶送些银钱过来。靠着这些银钱,婆奶奶和两个孩子才勉强维持生计,慢慢熬了过来。
慢慢孩子熬大了,孩子们又都知道婆奶奶辛苦,便早早出去做事,努力赚钱。
就这样学了一身本事,挣下了不少家业,又培养了几个有功名的孙子。
婆奶奶一生可谓是艰苦异常,但又让人敬佩不已。
自己几个妯娌自打进入这李家,那日子过的比在娘家还要舒心百倍,各自公婆明理宽厚,丈夫爱护自己与孩子,婆奶奶更是对他们这些小辈呵护备至。
此生能入的李家为媳妇,是她们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