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艘货船在大海上航行了几日。
李承乾待在船舱内有些闷,特意出来散散心,站在船头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股淡淡的咸味飘进鼻腔。
内心有着一种恐惧。
别说这种古代的木船,就算是后世的那些钢制船,看见这么深蓝色的大海也会有恐惧感。
此时纥干承基忽然指着一处山脊道:“太子殿下,这是到广州府地界了。”
顺着海岸走,只能靠岸边的景物来确定航线和位置。
李承乾望过去,确实是到了广州府地界了。
算算时间也该到了。
“陪孤去一趟广州府。”李承乾想了想,决定先在广州府停留一日。
公孙达送来的信中说魏征已经来广州府上任了,既然经过了总要去看看,怎么说也是自己的老师。
“喏。”纥干承基应声,然后去通知船队停靠广州府码头。
对于朝廷这一项决定,李承乾觉得挺明智。
再让党仁弘继续这样下去,岭南必成大患,在没有合适人选之前,魏征就是一个不错暂代广州府都督的人选。
而且大食国那边,也是需要去交涉。
大唐再强大,那也是需要外交的。
派党仁弘去,大食国要是泄愤杀了党仁弘,那么大唐出兵也是有了理由,主动权就会握在大唐这边。
如果大食国能够忍气吞声,那么让党仁弘去也可以试探如今的大食国实力如何。
毕竟史书上的大食国和亲眼看见的大食国肯定不一样。
大唐虽强,但也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货船慢慢靠向广州府码头。
闻言的魏征也是带着广州府官员去码头迎接,只是阵仗没有党仁弘搞得那么大。
李承乾经过新建码头的位置,深深的注视了一会儿。
对于公孙达办事,他还是放心的。
下船。
魏征见到李承乾便拱手道:“臣拜见太子殿下。”
后面十几个官员依葫芦画瓢给李承乾拱手。
“老师不必多礼。”李承乾快走两步来到魏征面前,轻轻扶起了对方。
看着魏征两鬓竟然生出了白发,李承乾感慨道:“老师在岭南这些日子辛苦了。”
闻言的魏征微微一笑。
“为朝廷办事,为百姓办事,臣不觉得辛苦。”
辛苦吗?
那是肯定的。
岭南局势复杂,要管着开荒的事,还要弄造船厂的事,而且还有训练海军的事,每一件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他不敢怠慢。
刚来的时候,觉都睡不安稳,每日的就是想着如何把事做好。
如今初见成效了,魏征这些时日欣喜不少。
“太子殿下,循州开荒一直都进展挺顺利,不管是州府或是县衙都非常支持。如今他们应该在收割稻米,这趟太子殿下过去可以看看收成如何。”
这算是汇报,同时也是让李承乾过去看看,这样传回朝廷对他的名声有好处,也算是老师在教导学生。
对于魏征的好意,李承乾是欣然接受,拱手道:“老师之言,承乾记下了。”
魏征满意的颔首,扶起了李承乾。
“臣离开循州之前,开荒已经到达了千亩,可惜这些地还是需要养,恐怕今年收成不会是最佳的。”
李承乾听着魏征的许叔,微微颔首。
一年时间开荒了千亩地,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毕竟不借用现代的工具,能够达到这个数量已经是很吓人了。
主要还是朝廷政策让循州不再征收徭役,鼓励开荒的成果。
“老师之言,承乾到了循州自会查清楚。”李承乾颔首道:“今日来只是看看老师,不为公事,明日便要出发潮州了。”
经过魏征的点拨,李承乾觉得这十万人不能安放在循州。
一旦放在了循州,这开荒的地就不太好分了,有种僚族去摘桃子的感觉,当地的百姓肯定会有怨言。
既然如此,那么只能去潮州。
潮州是造船的基地,如今有几个大型的造船厂就在潮州。
发展经济不单单是农业,造船厂要是发展的好,潮州自然就经济腾飞,加之特区李承乾觉得到时候再个大唐最大的码头,到时候政策下放外贸免税之类的,特区有着外贸的加持,肯定能够过得更好。
“好好好。”魏征听见李承乾是来看自己的自然是高兴,不过也有事要寻求李承乾的意见,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他伸出手道:“太子殿下地方已经安置妥当了,先去歇息,稍后在聊。”
在船上摇摇晃晃几日,想必李承乾是累了。
感受过在船上几日时间的魏征,也知道那种感觉不太好受。
李承乾颔首,看了眼后面陆续进码头的船只,对身后吩咐道:“纥干承基,通知船只不需要进港了,就停留在海上,待会儿让人做好吃食,送去船上。”
不是他不心疼僚族的老弱妇孺,而是他们身上的穿着,实在不适合在人流聚集的码头。
大唐虽然开放,可还没开放到穿比基尼的地步。
“喏。”
交代完事情,李承乾便跟魏征来到了广州府的大唐会所。
在大唐会所,第一个看见的便是公孙达。
“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颔首,拍了拍公孙达道:“辛苦你了,等你忙完广州府的事,到时候便可以跟孤去潮州接手造船厂。孤还要给你在特区安排一个官职,算是给你一个身份。”
闻言,公孙达两眼放光,真诚的感谢道:“谢过太子殿下。”
为什么跟着李承乾,不就是为了做官吗?
为什么做官,不就是为了百姓吗?
如今李承乾竟然直接承诺给官职,公孙达能不开心吗?
在一旁的魏征也没有说什么,大唐本来就有推荐官员的权力,何况是太子。
而且公孙达的能力魏征也看在眼里,未来肯定是太子殿下的得力助手。特区那么重要的地方,肯定是要安插自己人在里面,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做官也是迟早的事情。
走进大唐会所,李承乾先是去洗漱一番。
公孙达和魏征则是在外面边等边交流。
“公孙达,太子殿下对你重视的很,未来在潮州一定要好好辅佐太子殿下,切勿让名利蒙了心智。”魏征沉默良久,最终还是说了这句话。
本来这话魏征完全可以不插嘴。
但广州府的情况,让魏征发现了这些地方官员的无耻程度,他不想公孙达也变成这样的官员。
公孙达立即起身对魏征拱手道:“魏师请放心,学生一定专心辅佐太子殿下,认真办好每一件事,绝不给朝廷摸黑,不给太子殿下摸黑。”
对此,魏征满意的颔首。
很快李承乾便从楼上下来,随便冲了个凉就行了,如今的他也没有那么讲究。
看着公孙达和魏征畅聊,他上前微笑道:“老师,你和公孙达聊什么呢,这么开心。”
公孙达连忙起身,拱手道:“太子殿下,我去看看膳食好了没,您和魏师慢聊。”
这一举动,李承乾微微蹙眉。
明显公孙达是让出空间。
“老师,是发生何事了吗?”李承乾不解的问道。
魏征看公孙达离去,从袖口中掏出了一沓纸放在了李承乾面前道:“太子殿下看看吧,这是臣来广州府后调查的事情,这只是一小部分,因为臣在广州府实在没有人手可用,还是通过公孙达接触到了那些商贾调查出来的事情。”
拿起调查结果,李承乾微微扫了一眼。
越看脸色越黑,越看越心惊。
贞观元年一月,都督府官员强抢民女,百姓被逼跳海。
贞观元年一月,都督府官员收受贿赂,打压商贾,导致商贾全家满门被杀。
贞观......
光从贞观元年开始到现在,这种事情发生了不下于百起。
控告的官员从上至下,几乎李承乾能想到的官职都在其中,也就是说广州府已经烂到根里去了。
怪不得百年后,会招来大屠杀。
就这样的官员治理下,这个地方不出问题才怪呢。
李承乾黑着脸看完了所有的结果,眼神猩红的抬头对上魏征的视线问道:“老师是打算如何办?”
这些东西魏征不可能无缘无故给自己看。
按照他的脾气,直接把这群人全砍了也不为过,可魏征肯定不会。
果不其然,魏征叹息了一声道:“处置这些人简单,问题是从上至下都有问题,想要直接换了所有位置,去哪找这么多的官员?”
其实魏征说得不单单是广州府。
从他来岭南,给朝廷上奏折,已经处理了不下于百名官员。
他担忧的是整个岭南道。
李承乾也是想到了这个问题,右手在桌上不停的敲击。
“老师,一地的官员好换,可一道的官员,属实很难办。”
想到李光度、陈龙树、冯盎这些盘踞在岭南百年之久的世家,一直在喝着岭南百姓的血,他就非常气愤。
可......无可奈何,人家手上有兵,有钱还有权,朝廷想动他们,也不可能一次性来个大清洗,肯定是要步步为营。
他不相信李世民看不见这些。
只是帝王有帝王的思维,需要权衡。
皇权太强了也不行,那样要是来一个无能的皇帝,绝对会被外族欺负。
皇权太弱了也不行,那样各地都督刺史割据,到时候又会天下大乱。
“是啊。”魏征也是头疼的这个问题。
他最近一直在纠结,奏折递上去,恐怕陛下也不会在意,毕竟这已经动了岭南的根基。
可又不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