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时间飞逝过去。
这三日李承乾一直在南崖工业园帮着弄杜仲树,跟大家简单的讲解了汁液如何提取。
两万精锐也是准备好了。
凑到了江南的运粮船只到来,李承乾便从渭水码头直接乘船出发。
随同的还有尉迟敬德和侯君集,至于两万大军则是由副将赶往岭南。
船只有限,不可能两万人同时出发。
就当李承乾在船舱休息的时候,舱门被敲响了,传来了纥干承基的声音:“太子殿下,尉迟将军和侯将军求见。”
“进。”李承乾从床榻上爬起身,回应了一声。
随后,舱门便被打开了。
尉迟敬德和侯君集走船舱,左右看了几眼,异口同声的对李承乾拱手道:“拜见太子殿下。”
“尉迟将军,侯将军,你们来是有何事?”李承乾笑着问道。
本来还想休息休息,这长安城到江南水路最起码需要三四日的时间。
到了江南,还需要换乘能在海上行驶的大船,下岭南。
大船是去林邑的,不过是经过岭南罢了。
尉迟敬德嘿嘿一笑,看李承乾微笑,瞬间露出了吊儿郎当的样子。
“太子殿下,俺们过来就是想问问,那啥岭南僚人那边,太子殿下可有应对之策?”
身旁的侯君集看尉迟敬德随意,他也是坐在了胡凳之上,附和道:“是啊太子殿下,听说那僚人漫山遍野的跑,隋朝之时便听闻,僚人擅长山林,太子殿下有何良策?”
闻言,李承乾看了两人一眼,鬼魅的一笑。
“山人自有妙计,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说着,他从一旁的书案之上拿出了两张舆图递给二人道:“这是岭南的舆图,你们回去之后好好的看看,到时孤自然会把计策告知与你们。”
“这......”
看见舆图的二人,眼前一亮。
比他们平时看见的舆图可详细多了,最主要山是山,河是河,甚至大小比例都在右下角标注了起来。
这是李承乾让阎立德专门绘制的,而且把这种立体的绘图方法教授与他。
根据原有的舆图,加上阎立德闲时便出去画图,才有了大唐唯一的几幅岭南地图。
“这孤称之为地图,而不是舆图,等南崖工业园那边学生毕业了,孤便会让人绘制整个大唐,乃至周边小国的地图。”
李承乾展开了地图,得意的介绍道:“这地图好处就是能够看出山有多高,河有多宽。最主要按照手掌能够推算出大致的路程,更利于行军打仗,包括还有不少大唐舆图中没有的小道,在地图上全都有。”
“虽然不完善,但比大唐舆图要好多了。”
两位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一看地图就明白了李承乾所说的。
一条捷径就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他们打仗,都是需要寻找当地人带路,很多时候会被当地人给出卖。
这种情况不少。
有了这地图,就不需要冒险的去找当地人了,简直是完美极了。
“太子殿下,有了这地图,看来这次对付僚人,您是做足了准备啊,哈哈。”侯君集毫不吝啬的夸赞道。
李承乾含笑摇头:“十足的准备不敢说,六七成还是有的。”
讨论了一会儿地图。
忽然,尉迟敬德问道:“太子殿下,听闻这一次您下岭南,可不单单是为了剿灭僚人啊。”
问完之后,他还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侯君集也紧张的看向了李承乾。
生怕尉迟敬德这话,惹得李承乾不高兴。
听闻此言的李承乾蹙了蹙眉,不过很快的松开了,哈哈笑道:“尉迟将军看来消息挺灵通啊,没错,孤这次下岭南确实是为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更重要的事情?
侯君集和尉迟敬德对视一眼,都出现了浓厚的兴趣。
甚至尉迟敬德直接开口问道:“太子殿下,是何事啊?”
“敬德......”侯君集语气严厉的喊了一声。
问的这么直接,万一把太子殿下整生气了,他俩这段时日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李承乾扫了眼四周,抿着唇道:“其实也没什么不可以说的,反正去了岭南你们自然就明白了。”
“孤在岭南建造了一个造船厂,让魏师去岭南除了开荒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造船厂一事。”
听得懂侯君集和尉迟敬德满脸疑惑。
造船厂?
为什么要在岭南,难道大唐就没有别的造船厂了吗?
“阎立德被外派一事,你们也知道了吧?”
闻言的侯君集和尉迟敬德讷讷的颔首。
李承乾一屁股坐在了胡凳之上,倒了一杯水道:“他就是去岭南造船厂解决一些造船遇到的问题。”
嘶!
一听阎立德是去解决造船问题的。
二人眼珠子都瞪大了。
阎立德是什么人?
那可是造皇宫都不在话下的人物,造个船还需要阎立德去。
瞬间觉得这事不简单。
李承乾也是因为面前二人忠心李世民,加之现在已经在出发的路上了,所以才坦白的。
“你们不必惊讶,这一次岭南造船厂下水的战船一定是你们从未见过的。”说这话的时候,他表情得意。
从未见过的战船?
勾起了侯君集和尉迟敬德的好奇心。
“太子殿下,到底是怎么样的战船?”尉迟敬德迫不及待的问道。
李承乾神秘一笑,摇头道:“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好了,还有几日的路程,都回去好好休息吧,到了岭南可有你们忙的了。”
对于战船如何,李承乾不愿多说,更别说看图纸了,这都算是机密。
哪怕是忠心李世民的也不行。
到如今为止看过战船图纸的,绝对不超过十个人,除了阎立德和魏征,便是几个主要的工匠。
被赶出来的二人,对视一眼,看了看纥干承基便无奈的离去了。
侯君集好奇心十足的问道:“你说太子殿下所谓的战船是怎么样的?”
“那肯定是一等一的,太子出品必是精品,这话没听说过吗?”尉迟敬德竖起大拇指道。
这话也是聚宝盆商行传出来的。
东宫出品,必是精品。
在房间传的非常广,不少人都挂在嘴边。
甚至大唐很多地方,给人介绍的东西的时候,直接套用了这句话。
侯君集挑了挑眉,摸着下巴道:“说的某倒是立马想看看这战船了。”
“谁说不是呢,可太子殿下不给俺们看,算了,肚子饿了,去吃点东西再说。”尉迟敬德拍了拍肚皮道:“太子殿下这船还真是不错,这上面什么都有,还能起锅造饭。”
大唐水军也是有的。
可在船上生火做饭,还真是头一次见。
水军基本上吃的都是干粮。
想吃一口热的,必须要上岸之后。
可如今这运粮的船上都能生火造饭,吃口热乎的,不得不稀奇。
说的侯君集也吞咽了一下喉头。
能生火做饭就算了,还做的他喵的好吃。
也就是侯君集没有去突厥,不然尝尝军粮的味道,绝对是赞不绝口。
夜晚,星空点点。
用完晚膳的李承乾在纥干承基的陪同下走到了船沿处。
欣赏着大唐的夜景。
纥干承基这个时候将一个信封交给李承乾道:“太子殿下,这是刚才送来关于岭南官员的资料。”
“哦?”
李承乾眼前一亮,接过信封打开来看。
这些都是李承乾让王泉去调查的,应该是在出发之后,调查到让人追赶上来的。
入目的第一个名字便是:冯盎。
然后就是冯家的介绍,冯盎的两个儿子冯智戴和冯智彧,均是岭南一州的刺史。
大唐除了五姓七望有这种情况,哪怕是关陇集团,都很少有父亲是高官,儿子还是刺史这样的高位。
在长安那些勋贵二代,顶多是安排一些闲职。
还记得李世民说冯盎的时候,语气中带着很多的无奈和愤怒。
而且冯盎确实被很多的长安官员弹劾谋反。
可一直被李世民压着。
因为岭南说是冯家的地盘也不为过,真的要解决冯盎,那么一场战役是避免不了的。
大唐才刚刚跟突厥打完仗,在发动内乱的话,得不偿失。
但李承乾知道冯盎这完全是被污蔑,以冯盎在岭南的地位,就是土皇帝。想要谋反早就动手了,而且真有迹象,魏征不可能不知道。
那么只能说明有人想要拉冯盎下马。
“孤知道了,你退下吧。”李承乾挥退了纥干承基。
“喏。”
等纥干承基离开后,李承乾才从信封中拿出了另外一封信。
这是让王泉调查关于岭南世家的名单。
江南现如今已经在李承乾的控制之下,岭南未来要发展为大唐最大的粮仓,那么就需要把地方世家给解决。
看完名单,李承乾深深吸了口气。
顿时头疼了起来。
这岭南的世家比江南的复杂许多,并不是江南那般有四大家族。
而是七零八落的。
不过有个好消息,那边是岭南的世家权力并不大,最大的世家恐怕就是要算冯盎了。
也就是说,搞定冯盎,自然就能够稳住岭南道。
江南四大家族是给了足够的利益。
冯盎又该给什么利益呢?
钱?
冯盎未必看得上。
权?
如今的冯盎已经是国公了,手中掌管着整个岭南道的兵马,军政大权在手,让李世民都忌惮的地步。
简直就是清朝的吴三桂啊。
不,比吴三桂的权利还大,吴三桂虽然是王爷,可也只是云南的王爷,冯盎虽然只是公国,可管辖的岭南道可比云南大多了。
加上岭南整个税收根本不需要上交朝廷,一个道的百姓供养一个岭南道,不,是供养冯盎的冯家,恐怕已经富得流油了吧。
满朝官员都看走眼了呀,弹劾冯盎那些官员才是有眼光了,岭南道多富裕,啊。
李世民简直是瞎了眼,不......还有李渊,这么富裕的岭南道,怎么就全权交给冯盎呢,一块肥肉丢给了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