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考古研究发现,在明清时期黄花梨就被当做贡品,专门供给皇室用的。
黄花梨的家具,越久越容易出油包浆,还是那种越用越有光泽越温润的料子。
深受皇室贵族的喜爱。
而在《圆明园则例》册三《物料轻重则例》里记载,黄花梨是仅次于紫檀木的存在。
当时紫檀木的价格是每斤2.2钱,而黄花梨是每斤1.8钱的价。
这本书先是被京城、沪市等地那些爱好收藏的有钱有权人关注了那么一波,表示想收藏。
既然上面的有钱人有权人喜欢这东西,说明有利可图啊。
那些精明的商人们嗅到了商机,才跑来这里把黄花梨的价格一步一步的炒了起来。
由此可见,它本来就是个值钱的大宝贝。
只是在民国和抗战那些年月,大家都朝不保夕,没人会关注木料好不好,有没有收藏价值。
咱们国家成立之初就更不用说了,一穷二白的。
加上后来的除四旧,直接让黄花梨就此蒙尘,沦为耐烧的柴火。
不过这也很正常,人只有吃饱穿暖有地方住了,才会关注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不管怎么说,这波机遇她夏染是赶上了。
租了当地的一个靠近公路边的大院子,在门口写了个收海南黄花梨的牌子就开干了。
价格直接写了1块5到1块8\/斤,看优质程度定价格。
对,她按斤收,当下好多人都是按车或者吨为单位算的,她按斤收。
细算按斤称对他们更划算,这算是目前市场的最高价。
夏染又花了些钱雇佣那些闲着没事干的老头老太太帮自己到处宣传了宣传,说自己这里收黄花梨和其他贵重料子。
夏染准备好磅秤,就坐等客户上门了。
很快就有人上门了,比如手里有不少存货的那几家铺子的老板们。
他们主要过来是刺探军情的。
看夏染是来真的,还是骗人的。
经过一阵讨价还价,觉得夏染给的价格可以。
他们能赚不少,就打算把各自手上积压许久的这些料子给出了。
因为夏染答应他们大料也收,而且价格还不低,想来想去把手里的这批货出了再说。
这么倒手一卖能赚不少呢,这样敞快好说话的傻子不多见,好不容易遇上了就得抓住。
显然,这几位男老板都把夏染当头发长见识短、人傻钱多的傻婆娘看待了。
不然,脑子正常的谁会主动往上提价收货呢,这不是傻子才干的事嘛。
何况他们也没听到什么利好政策或者消息说黄花梨要大涨啊。
后期自个需要了,他们再慢慢往进收呗,反正又不着急。
当下药厂收的基本都是出油量大的小料。
药厂要的料子,需要切着碾成粉末再提取精油,大块的料子不好处理,且成本过高,不是很受欢迎。
他们日常装货的时候,总会偷偷摸摸的趁着人家一个不注意偷塞几块大料进去,滥竽充数以增加重量和体积。
这次就挺好,他们也不用偷偷的往进塞料了,人家都收。
于是自认为占到了便宜,很积极的就把这场交易完成了。
当然,夏染也收的非常开心啊,要不是她得冷着个脸维持人设,她铁定得笑弯了腰。
市场上黄花梨流通量越少,它就越稀缺,价格也会炒的越高。
反正都是有钱人的游戏,也损害不了普通老百姓什么,她就大量的囤货呗,囤的越多越好。
这将来都是钱呢,全是钱。
就这样夏染在这几位当地老板的手里总共收进来了36吨多的货。
夏染没管它具体优质不优质,只要确定是当地的黄花梨她就收,也不看大小料。
边角料她都要,大不了留着将来做手串卖啊,这活怎么搞都赚钱。
鉴于夏染给钱给的特别痛快,也不挑挑拣拣,故意挑刺,这些老板离开后也帮夏染好好宣传了一番。
夏染租了当地的一辆货车运了两趟,把这些货弄进了空间,继续等其他的货。
夏染在十字小镇前后待了八天才离开,总共收进来了69吨多的黄花梨。
还收进来了不到300斤的小叶紫檀,其中200斤还是当地一老乡听说后,从自家房梁上现取下来的。
这位老乡也贼,自从无意间知道家里房梁上的木头是个宝贝后,他就一直偷偷关注市场行情呢。
直到听说夏染这里收木头,而且出价还不低。
就特意过来问了,感觉价格确实可以,才现取了下来把它卖掉。
被卖掉的时候,他家里人还以为他疯了,竟然要拆家。
这还是夏染待的时间太短,好多人没听到风声呢,若长期收,估计收到的更多。
当然,夏染离开前跟她看着顺眼的一位王老板签了份合同,指派人家帮她收料。
她付人家总货款5%作为人家的辛苦费。
当然人家多少钱收进的,在中间具体赚了多少差价她是不管的,她只看最后的总结果。
只要不高于她这几天收购价格,她都接受。
对方自然开心的应了。
“这个价格只能是咱海南的黄花梨,可不能用其他地方的糊弄我。”
夏染主要防的是他们用越南的黄花梨糊弄自个。
“肯定不会的,你放心,生意人嘛,诚信为本,何况就咱这里有黄花梨,其他什么地方还有?再说从别的地方过来,运费也高啊,不划算。”
夏染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就目前的这个价格来说,没必要从隔壁国家运货过来。
夏染这次是真的直奔云F市。
在过去的路上还顺便收拾了两个摸东西的小偷,把对方的手直接给废掉了。
赵大力和后面来的石磊两人,等夏染等的花儿都快谢了。
夏染到住的地方稍作休整,就开始工作。
先跟赵大力和石磊两人对了对账。
之前收上去的头批各种干菌子,天麻、三七、铁皮石斛等药材,以及腊肉,火腿,土蜂蜜,花椒,干辣椒,核桃等已经看着送上火车了。
“老大,货物都是从春城直发沪市的,估摸着也快要到了,接收货的事也沟通着安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