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张叔夜和梁知孝这段时日忙疯了。

这俩人是马不停蹄,就像一台日夜不停疯狂运转的机器,在江南各地不断转场。

而这台机器的燃料,就是各地世家大族的血!而且是一滴都没给留!

那些世家大族不是为了彰显自己底蕴深厚,喜欢修家谱吗?

这下好了,按照名单画红叉,一个也别他妈想跑!

不过这俩人也是真心煎熬。

张叔夜是杀人杀的手早就软了,这些罪大恶极的家伙该死不假,可也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啊!

你想想在北宋末年那个时代,华夏的识字率有多少?

这些大家族的成员可大多都是读过书的,谁知道那滚滚的人头里有没有本该名留千古的“某某八大家”?!

而且这位本性忠义刚直的老人忧虑的还要更深一层。

古话说: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不慈儿走他乡。

这些读书人若是叛出新生的大武朝,为敌国出谋划策该怎么办?

哪怕只出了一个汉时中行悦那般的人物,也都是中原的巨大威胁啊!

为此他还专门给武从文上了密奏,直言不讳的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结果武从文只回了八个字----不怕,他们没地方去!

看着这句白的不能再白的大白话,张叔夜先是哭笑不得,听说陛下的文采可是非凡啊,曾经做出过多首传唱大江南北的千古佳作。

这里插一句哈,“传唱”俩字绝不是比喻,古代的词都是配曲的,包括岳飞那首杀气凛凛的《满江红》,都是能唱出来的。

可下一刻,张叔夜便倏然心惊,他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中原的读书人投靠异族,之所以会造成那么大的威胁,靠的是什么?

会写字?有才华?懂谋略?

别尼玛扯淡了,中原这种人才多了,也没见个个都成为国家栋梁。

真相是知识和武力的结合!

北方异族彪悍善战,社会治理水平却很落后,最大的原因就是除了极个别的高级贵族,其他人全他妈都是文盲。

没文化就意味着信息传递效率低。

比如横扫欧亚的蒙古人,崛起之初为了准确传递军令,都会把军令内容编成歌谣,还得挑好几个记性好的士兵唱熟了一起出发。

这要是识字率高,直接一封信就他娘的都搞定了。

而一旦有大批识字的中原汉人成了汉奸,就会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个缺陷。

所以武力是基础,知识是武力发挥的倍增器!

可现在基础不存在了啊!

大辽?

早亡了!

金国?

也灭了!

那些想当汉奸的家伙要去投谁?

西夏?

别尼玛搞笑了!

别说如今战力强悍的武家军,就是曾经的宋军,如果没有某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狗屁倒灶,也早把那蛋大的地儿给灭他妈好几遍了!

至于南边的大理、交趾【今越南北部】,武力太弱,只是仗着太过遥远、路途不畅才能勉强保持独立。

西边的吐蕃?

呵呵,先看看那帮子想当汉奸的家伙,能不能适应高原环境吧!

再联想到这些时日里,自己查抄的大批钱粮日夜不停的运向北方......

张叔夜明白了,原来陛下不是要享乐,而是要再发动一场灭国大战,连最后一点儿念想都不给想当汉奸的家伙留!

西夏......要进入倒计时了......

至于梁知孝,这厮的郁闷原因就很简单了,完全是出于一个贪官的本能,每天过手金山银山却丁点儿也落不进自己兜里,他难受啊!

张叔夜猜的没错,武从文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西夏,而且是速灭。

西北二路决不能继续成为华夏持续失血的伤口!

不过这次他没打算亲自出手,得给手下臣子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啊。

事实证明,岳飞和韩世忠在两淮和江南打得就不错嘛。

而武从文自己,还得继续坐镇江南,他要做的事情还远远没完呢!

......

逃到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刘延庆父子,最近日子过得很舒心。

看着明确表态支持自己的各地大族每日都在增加,这爷俩不禁暗笑武从文如今真是飘了,居然在尚未占据整个江南的情况下,就做出那般自毁根基的蠢事!

难道他不知道这长江以南到底是谁做主吗?

断了那些世家大族投降的路,这股最强大的势力可就全归了自己了!

没准儿老刘家还能仿效临安秦、董,也在洪州搞一个小朝廷出来。

甚至过一过建国称帝的瘾也未可知......

于是这爷俩一边日夜不停的招兵买马,一边联络南边的隆武朝廷和西蜀的永历朝廷,试图重建三家联盟。

而那两边显然也都收到了临安方面的消息,治下那些原本和中枢龌龊不断的世家大族,也同样空前团结了起来,势力每天都在加强。

再加上江南西路【大致为今江西地区】、闽越和蜀地的险要地形,即便姓武的发大军来攻,父子俩也有信心抵挡得住!

可惜他们还是老脑筋、旧思维,根本想不到武从文正在做的事情一旦成了,就是降维打击。

......

华夏元年十月初六,皇后潘金莲终于为武从文诞下了嫡长子,取名武冉,寓意新生的大武朝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阳。

这么重要的日子,武从文并没有赶回汴梁陪在潘金莲身边,而是继续留在临安坐镇。

一个月后,为庆贺皇长子出生,武从文下诏普天同庆。

只不过具体措施不是惯用的大赦天下,而是正式在江南开始实施均田制。

这下那些侥幸没被张、梁二人抓住把柄的江南世家大族,算是彻彻底底死了心,原来新皇根本没有打算放过任何人!

可他们此时再想反抗却是已经晚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清洗,原本连成一片的江南世族已经被割得支离破碎,在地理上成为了一块块互不相邻的孤岛。

其实均田制早就开始实行了,像苏州陆家那样的倒霉蛋儿,被抄家灭族后空出的土地,总不能荒着吧?

早就分给那些荫户和佃户了。

这些得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土地的百姓,对新皇崇拜到了什么程度呢?

只要武从文发一句话,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去死!

武从文说要打谁,就算是女人也会拎起刀上阵!

别觉得夸张,看看另一个时空里,完成土改后的东北地区吧,东北野战军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拉起了多少队伍?

辽沈战役开始时,东野总兵力103万!

其中主力野战军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加3个骑兵师,共54个师,约70万人!

而且那些还没分到地的百姓,看着就在隔壁的邻居村已经过上了好日子,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继续为地主老财卖命?

开尼玛什么玩笑!不主动“造反”都是因为还想再等等朝廷的政策!

所以那些还没被清算的江南世族手里还有多少人?

每家百十号时代供养的家丁罢了,哪他妈还有反抗的余地?!

因此均田令一出,各地的反抗,哦不,根本不能算是“反抗”,充其量也就是零星的“挣扎”,绝大部分就自动灰飞烟灭了。

那些早就盼得眼都红了的穷苦百姓,都没等到正规军出场,就将这些祖祖辈辈骑在自己脖子上拉屎的“主家”杀了个一干二净!

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摧枯拉朽!

朝廷最大的工作量就是丈量田亩、统计人口、挨个分田!

特别说明一点,武从文实际要推行的是均田,而不是对所有富户赶尽杀绝。

那些肯主动放弃土地,只保留家族商业板块的江南大族,他是持保护态度的。

比如临安城里的史家......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重生之战神吕布医妃惊世龙血战神萌妻十八岁临高启明帝临鸿蒙大魏宫廷穿越战国之打造地球村跃马大明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龙腾美洲学霸养成小甜妻重生之宋武大帝邪龙狂兵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三国:赵云是我弟万域灵神穿越之极限奇兵护国公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你是明珠,莫蒙尘特工之回到清朝这驸马当不得,影响造反!唐贼凶悍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美漫丧钟大宋将门三国曹髦灭晋兴魏兵锋王座寒门状元特种兵之血色獠牙北雄带着仓库到大明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华夏万界为尊天下第一小乞丐大明安国公黑铁之堡英雄恨之帝王雄心中华第四帝国重生我无敌大清隐龙虎狼之师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穿成了豪格,提前共和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狂妃错爱:冷魅王爷下堂妃我真不是暴君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重生大明1635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穿越大唐重整山河重装军火商大明伪君子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不当堂主好不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逍遥的王爷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钢轨上的家族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史上最强县令浴血山河笔架叉将军北宋第一狠人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穿越之原始之路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大明辽国公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云起惊鸿客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