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安穿着一件黑色的羊毛大衣,随意搭了一条灰色的围巾,双腿很长,头发乌黑,两鬓角修出了发型,眉眼凌厉。
朱玲玲怔怔地看了好一会儿,原本脑海里苏隽华的面容已经模糊了,现在记忆一下像串联一起,全部涌上来。
跟苏隽华的气质不同,苏安的温和中像带了锋芒。
“你们是谁?”林校长狐疑地看向突然冒出来的两个人,不过看朱玲玲的神情,他们应该是认识的。
“你好,我是苏平的姐姐苏白芷,他是苏平的哥哥苏安。”苏白芷走上前跟老师打招呼。
苏平对老师点点头,转头看了一眼朱玲玲就掠过。
这个女人没了多年前的锐气,像被生活磨圆了。
朱玲玲暗暗咽口水,难堪和羞愧在她眸底掠过。
“你好,我姓林,是这的校长,只是苏平,苏安,这名字顺序不对啊……”林校长目光带着警惕,不管学校能不能开下去,她都不想自己带的学生随便跟对他不好的人走。
苏白芷:“这是上一辈人的事,我们只管现在,
老师,我们能先去看看苏平吗?”
她递给弟弟苏安一个安抚的眼神,苏安无所谓地挑眉。
他现在过得很好,以前的事已经没法影响他了。
苏隽华在他的生活里,一直是模糊的,几乎可有可无的。
早在多年前,他心里的亲人就只有姐姐,爷爷奶奶,
现在多了很多人,有姐姐的四个孩子,姐夫,秦笑妍,还有他们未出生的孩子,够了,人因知足而幸福。
朱玲玲紧抿唇,一句话没说,她知道苏白芷的医术很好,肯定认识很多人,能让儿子自理就很好。
年轻的时候,她太高估自己的能力,才犯下那样的错误。
现在儿子如果能跟他们走,她不仅能轻松很多,也能安心。
“请跟我过来…”林校长从苏白芷眼中看到了善意,她猜苏平的父亲应该是有了新孩子忽略之前的孩子。
有后妈就有后爸,最后没想到后生的孩子会天生残疾。
苏白芷:“林校长,能跟我说一下苏平的情况吗?”
“苏平很特别,最喜欢看文学类的书籍,
他的房间有很多旧书,大部分是旧图书馆捐赠的,除了看,他还喜欢写,不过他不愿意发出去,
我看过他写的文章,散文类型的,写得很好……”林校长提到苏平的才华,话里话外带着欣赏,还有与有荣焉。
这么多孩子当中,苏平真的很特别的。
朱玲玲眼眶红红的,怕自己会心软接儿子回去,她不敢多了解儿子的喜好,她怕对上他那双淡然于波眼睛,
眼睛倒映出苍老自私的自己,让她无法直视。
苏白芷眸光微闪,比她预想的好很多,不过这些朱玲玲从不跟爷爷奶奶反馈。
“我们这里再好,也不如家里,苏平情绪反复无常,不过他有发泄的方式。
心情很不好时,他就埋在书里,好像沉浸在书的世界,能让他安静下来。”林校长轻叹一口气,她心里也不是滋味,看着他逐渐长成她想要的样子,却被困在那小小的“牢笼”里。
她们没有能力让外人看到苏平的才华,他好像也没打算让别人看到,写只是为了与文字世界里的自己和解。
苏白芷:“他的身体情况如何?”
“下半身基本没知觉,肌肉萎缩得厉害,但他双手很灵活,除了先天不能走路,没有其他疾病。”林校长脚步停住,下巴轻抬,让他们看房间里面。
苏平几乎是躺在轮椅上,但还有一个简易的支架在看书,好像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他自己进入了书里的世界。
“我听说,现在有特别的训练方法,能让他这样的病人自理,之前能坐着,不用一直躺。”林校长眼底带着期盼,她坚持到最后再离开,就是想看到苏平能有一个好的去处。
苏白芷点头:“我们打算送他到专业的医院,治疗到他能自理,就把他接回家里。”
林校长眸光一亮,但很快又暗淡:“需要很多钱,还需要时间……短期看不出效果,很多家长就放弃了。”
朱玲玲紧咬着唇,她打听过,也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但费用真的高得吓人。
“费用不是问题,时间长也没关系,只要他最后能自理,就能过相对正常的生活就都值得。”苏白芷话音刚落,苏平转头看向窗口,与她四目相对。
苏安看到他的脸,眼眶一瞬间红了,与他少年时有七分相似。
他好像看到那时被父亲放弃时的自己。
“叩,叩…”
“请进,”
“我能跟你谈谈吗?”苏白芷没问林校长,主动敲门口,并没有走进去,先问他。
“可以……”苏平看到蹲在林老师后面的影子,眸底闪过一丝苦涩。
对母亲来说,他是负担,又是她的不甘心。
苏安站在窗口,一动不动。
林校长看苏平一眼,又看苏安,心里叹息,难怪刚才她觉得苏安特别眼熟,原来兄弟俩长得这么相似。
朱玲玲捂住嘴巴,眼泪哗哗落下,是她错了,是她耽搁了儿子,她太自私,
苏隽华去世后,她应该撒泼都要把孩子送到苏爷爷奶奶面前的。
想想自己以前耍的小心机,在两个老人面前其实就像小孩耍赖。
“你们是来接我的?”苏平面上很平静,心底却如翻涌起巨浪。
他从未见过他的姐姐哥哥,却从朱玲玲的嘴里听到很多。
现在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两人,他以为自己在做梦。
苏白芷扫了一眼书架上的书,心里有了打算:
“我送你到深城的私立医院接受治疗,直到你能自理,再接你回家跟我们一起住,
不过,你能自理以后,得想办法养活自己,爷爷奶奶老了,我和苏安都有各自的家庭,
你的生活主要需要自己撑起来,我们只能是辅助。”
苏平:“谢谢,我知道该怎么做。”
他只是生理残疾,不是脑子有病,这些年他看书一开始为了让自己平静,后来知道能写文谋生,就试着写,不断写。
苏平甚至想过,离开这里后,如果没人帮他,他就先试着自己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