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芃跟着管事步入船舱,贾敏和周夫人正拉着黛玉、墨玉叮嘱几句在京中不得胡闹的话。
忽闻外头传报:“夫人,芃小爷来了。”
贾敏欣喜道:“快请进来!”
贾芃大步跨进船舱,打千问安。
“拜见姑奶奶、周奶奶,给黛玉姑姑、墨玉叔叔问安。”
“快起来。”贾敏亲自扶他起身,上下打量一番,“好,好!芃哥儿真是长大了。”
贾芃咧嘴笑笑,露出两颗小虎牙。
黛玉留心打量他,却见贾芃规规矩矩地垂着眼,不曾往她这边瞧。
想起他幼时抱着自己喊“仙女姐姐”的情形,黛玉不禁抿唇浅笑。
轻轻推了推弟弟,示意他上前招呼。
“芃哥儿。”
墨玉走近唤了一声。
贾芃抬头只瞧了一眼,立刻低下头去,“墨玉叔叔。”
墨玉皱眉:“你小时候都是喊我小黑叔叔的。”
墨玉性子向来别扭,从前不许人唤他小名,如今人家不喊了,他又觉得生分。
贾芃闭紧双眼,“侄儿不敢冒犯叔叔。”
“……”
墨玉有些不悦,退回到姐姐身后。
外头的行李已装车完毕,几人走出船舱,相继下船。
林如海一家往京中的老宅去,贾芃则护送周夫人回林齐的新宅子。
翌日,林如海和贾敏带着一双儿女登门荣国府。
母女久别重逢,自然少不了一番悲喜交集的哭哭笑笑。
墨玉被贾母搂在怀里,还是有些闷闷不乐。
为着昨日芃哥儿的不亲近,他已经耿耿于怀两天了。
林如海拜见过贾母,欲带着墨玉出去见贾赦贾政。
贾母只得放行。
等进了书房,见到贾政的瞬间,墨玉如遭雷击。
林如海也有些不自在。
墨玉简直和贾政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贾政却喜不自胜,拉着他问长问短。
得知他小小年纪已中了童生,贾政深憾这不是自家孩子,又对宝玉多了几分不喜。
贾赦和林如海叙话时,目光也时不时飘过去。
啧啧,外甥像舅,怎么不像自己这个大舅舅?偏像了老二!
林如海察觉到儿子的不自在,适时开口:“听说敬大哥如今管着族学,不知可否前去一观?”
贾赦贾政自然答应,领着他们前往族学。
贾敬治学极严,族学规矩说一不二,违者就立刻赶出去。
当面杀了几只鸡,如今猴儿们个个听话。
宝玉这个荣国府的宝贝疙瘩都不敢轻易告假,更别提其他了。
林如海等人还未踏进族学,就被小厮拦住。
“老爷们,学里正上课呢。诸位且在外头稍候,小的先去禀报。”
贾赦讪笑道:“妹夫莫怪,敬大哥哥最重规矩。”
“无妨,”林如海含笑摆手,“治学原该严谨。”
几人在外头干站了一刻钟,小厮方引他们进去。
踏入学堂,院内青砖铺地,古柏参天,廊下挂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匾额。
透过半开的窗棂,可见学子们正襟危坐,嘴里念念有词。
宝玉正发着呆,忽从窗口看见贾政那张脸,唬得慌忙低头翻书。
贾政正要发作,被小厮打断。
“太爷在书房等候各位,请往这边走。”
贾政狠狠瞪了宝玉一眼,随众人一齐进了书房。
傍晚散学后,宝玉听说姑母和表妹表弟到了,飞也似得回了荣国府。
“宝玉来了!”
丫鬟话未报完,宝玉匆匆进来。
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笑道:“还不来见过你姑母和表妹。”
宝玉忙上前作揖。
贾敏含笑点头,命人奉上表礼。
黛玉坐在一旁悄悄打量着他,心里莫名酸楚,几乎落泪。
宝玉谢过姑母,顺势坐在黛玉身边搭话。
“妹妹可曾读过书?”
黛玉道:“自小便读书,咱们这样的人家,哪有不念书的?”
黛玉三岁启蒙,后又拜师袁先生,骨子里便有一番傲气。
见他有此问,便不客气地回答。
宝玉也不恼,笑盈盈地道:“如此甚好,赶明儿我组个诗社,妹妹和我们一起作诗。”
黛玉淡淡点头。
他又问:“妹妹可有玉没有?”
黛玉早就听母亲说过,这位表兄衔玉而生。
此等世所罕见之事,她自然也是好奇的,便垂眸细细打量。
宝玉见状把玉从项上摘了下来,递给黛玉。
黛玉托在手上,只见此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翻过正面,却有一句“莫失莫忘,仙寿永恒”的话。
黛玉将玉还给他,笑道:“我虽无玉,却也有一件罕物。”
宝玉正待发作,被她噎了回去。
黛玉使个眼色,雪雁便将她颈间的五色丝绦取下。
正是当年贾敬赠给她的流珠。
贾敏正和母亲看着两孩子说话,见黛玉把流珠拿出来,不免解释道:“这珠子是当年敬大哥哥赠予玉儿的。
说来也奇,自得了这颗珠子,黛玉的身子竟渐渐好起来了,这珠子也愈发红润,至此我就再未叫她离身。”
贾母也深觉奇异,“敬儿可说是什么来历?”
“听大哥哥说,他得来时观主只说是道祖传下来的,只是也没处考究。”
贾母颔首,嘱咐黛玉好生保管。
宝玉接过手上,只见这珠子浑身赤红,内里似有清流涌动。
笑道:“好妹妹,我拿这玉跟你换可好?”
贾母未来得及阻拦,贾敏心头也是一紧。
只见黛玉嗤笑一声,取回珠子仍叫雪雁与她戴上,“谁稀罕你那劳什子的玉!”
贾敏这才松了一口气。
贾母笑道:“这玉跟着你来的,怎可随意赠人?还不好生慎重戴上,仔细你娘知道了。”
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
午后用完饭,贾敏提出告辞。
林家老宅还有许多事务需要主母打理。
贾母苦留不住,便让黛玉和墨玉留下小住。
贾敏推拒不得,只好答应。
贾母原打算将黛玉安置在碧纱橱里,与元春同住,方便照应。
谁知惜春与黛玉久别重逢,定央着老太太让黛玉去东府同住。
黛玉心里也极愿意,两个姑娘软磨硬泡,终是说得老太太点头应允,欢欢喜喜回了东府。
林如海述职,还要在京中盘桓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