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字,并非出自李世民之口。
而是从旁边响起。
程俊、杨纂转头望去。
李世民也看了过去。
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黑炭肤色身影,站在不远处,朝着这边投来好奇目光。
来人正是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自从程俊和杨纂赶来甘露殿以后,心中忍不住好奇,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大晚上的过来惊驾,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过来看看。
刚才听到他们的谈话,实在没忍住,喊出了声音。
看到李世民投来目光,尉迟敬德丝毫不觉得尴尬,大步走了过去,抱拳行礼道:
“臣尉迟敬德,拜见陛下。”
李世民面无表情看着他,脸庞上看不出喜怒,声音也很平静问道:“敬德,朕让你看守宫门,你就这么看守?”
“两个人你都拦不住?”
尉迟敬德解释道:“陛下,臣拦过了,但奈何程俊手中有陛下钦赐的金笏板,他要面圣,臣拦不住啊。”
李世民指了指杨纂,对着尉迟敬德问道:
“那他呢?”
“程俊你拦不住,杨纂你也拦不住?”
尉迟敬德再次解释道:“杨纂是程俊带入宫的,程俊参的就是他,臣自然也不能拦他。”
李世民板着脸庞道:“那是朕错怪你了?”
尉迟敬德额了一声,意识到李世民似乎在气头上,赶忙抱拳道:“臣知错,臣现在就把他们赶出去。”
说着,他冲着程俊和杨纂使了一个眼色,让他们赶紧走。
李世民冷笑道:“他们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也扰了朕的清梦,现在让他们走,你是诚心包庇他们?”
尉迟敬德摇头道:“臣不敢。”
“回去守你的宫门!”李世民瞪着他道:“没有朕的旨意,你就一直守着,记住,以后非是紧急军情,不得让任何人大半夜入宫!”
“否则朕饶不了你!”
“臣遵旨!”
尉迟敬德赶忙应声,头也不回的转身快步朝着承天门方向而去。
李世民深吸了口气,望向程俊、杨纂二人,吐字说道:“杨爱卿,你刚才说什么?”
杨纂此时心慌的一批,陛下这态度,分明是要发怒啊,但是话都说了出去,如泼出去的水,哪能收得回来,只得硬着头皮说道:
“臣刚才说,臣在天可汗大典上,给陛下您献了一副赝品。”
李世民盯着他道:“你献上的《兰亭序》,是赝品?”
杨纂点了点头。
李世民呵呵一笑,转头看向张阿难,指着杨纂,说道:
“阿难,去,把杨纂拉出去,先打六十大板!”
杨纂脸色一变,六十大板,这要是全部挨下来,半条命都得没了,颤声道:“陛下恕罪!”
李世民冷哼道:“恕罪?你还有脸说这两个字?”
“朕问你,你献贺礼,是朕逼你献的?”
杨纂摇头道:“没有,是臣真心诚意,为陛下献上贺礼。”
李世民又问道:“你献的贺礼是赝品,是朕之错?”
杨纂再次摇头,“是臣之错。”
李世民盯着他质问道:“你明知道朕喜欢王右军的字,你还拿赝品糊弄朕?”
王右军,就是王羲之。
杨纂解释道:“臣不是有心......”
李世民板着脸道:“所以朕也没治你死罪。”
“朕这几天忙,确实没时间看你的贺礼,但你要知道,你的那份贺礼,朕是摆在最前面。”
“只要朕闲下来,一定会第一个看你的贺礼。”
“结果,你告诉朕是假的?”
李世民呵斥道:“你让朕空欢喜一场,也就罢了,你搞一幅赝品当贺礼,群臣怎么看?群臣要是知晓,都会让朕定你一个欺君之罪!”
杨纂指了指程俊,说道:“长安侯这不是拉着臣,来您这里参臣吗?”
李世民瞪着他道:“那你还委屈什么?”
“朕打你六十大板,打错了吗?”
杨纂低着头,抿着嘴唇道:“没有。”
李世民再次质问道:“你欺君,朕只打你六十大板,是不是宽恕你了?”
杨纂再次摇头,“陛下宽仁,臣感激涕零。”
旋即,他小心翼翼道:“那臣这长安令......”
李世民气笑了,“你还想继续当官?你别当了,你回家种地去吧!”
“你个混账东西,骗到朕头上来了!”
李世民淡淡道:“也就程俊参你,绕着朕免了你的死罪,换做旁人,你已经人头落地!”
杨纂嘴唇颤抖着,转头看向了程俊,目带哀求之色,赶紧帮帮忙啊程三郎,我不想丢官啊。
李世民见状,怒然道:“你看他做什么?”
“看朕!”
“......”
杨纂只得抬头,心惊胆战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却没有看他,而是望向了程俊,问道:“程爱卿,你说,朕罚他罚的对是不对?”
程俊摇头道:“不对。”
“您罚的太轻了。”
程俊认真道:“您得弄死他。”
“毕竟,他这是欺君。”
“纵然杨纂办事得力,深受长安百姓爱戴,与民秋毫无犯,从不贪污受贿,但在欺君面前,他所作之功绩,都难抵其罪。”
李世民冷笑一声,看着杨纂,你还指望他帮你,你看他像是帮你样子吗,恨不得你死。
杨纂脸色发白,嘴唇颤抖着。
程俊接着说道:“纵然他亡羊补牢,弄到了王右军《兰亭序》真迹的下落,那又如何,这也不能将功折罪。”
李世民闻言,瞳孔一凝,抬起手道:“等一下!”
“你说杨纂知道真迹下落?”
程俊点头道:“知道。”
“不过,臣刚才说了,这并不能将功折罪。”
李世民肃然道:“不,这可以。”
杨纂心头一震,目放希冀看着李世民,赶忙道:“臣确实知晓真迹的下落!”
李世民脸色一缓,注视着他,说道:“杨纂,朕相信,你给朕献贺礼时,确实不知道这是赝品。”
“如果你知道了是假的,还不承认,朕一定会惩你欺君之罪。”
“如果你认罪,朕就罚你,就像刚才那样。”
李世民语气一顿,接着说道:
“但如果你能够亡羊补牢,朕不仅不罚,还会赏你。”
毕竟,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他是真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