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西山八国来投,这对于张鉊的青塘战略来说,可不是什么小事,而是大事,天大的大事。

因为他们八国或者叫八部虽然只有七万余人,但这并不表示西山八部的活动的区域里只有七万多人,实际上这地方足足有二十万人。

八部活动的区域,东起甘孜、康定,西到芒康、昌都一代,包括理塘等地方,都在他们的活动范围之内。

这一片广大的高原上,吐蕃人只占三分之一,其余就是诸羌、黑夷、白夷等族。

大约就是后世彝族中的黑彝、白彝、花彝等族群加上一些其他少民。

在这之前,六法宗之所以不能顺利在八部的地盘上传播开来,就是这些羌族和彝族人认为,这六法宗是吐蕃人搞出来的。

他们可是饱受吐蕃人压迫的,自然对此有很深的戒备。

哪怕就是在后世羌族和彝族同胞中,信佛教的都很少,想想他们同与藏族同胞居住在广义上的雪区,却不信密宗,就知道这里面的饱含的历史恩怨了。

加上苯教又比较契合他们主要信奉的原始万物有灵信仰,种种因素叠加,就导致了六法宗在这一地区被大多数人抵触。

现在西山八部愿意主动皈依,虽然他们不可能全部影响这里面的二十万人,但他们有七万人还比较团结,是这片区域中最主要的力量。

所以只要他们皈依,加上本来就开始信仰的吐蕃人,这一片广袤的高原,必然很快就会被六法宗所影响。

而且西山八部成了我张菩萨的嫡系之后,还能很好的制约近在迟尺的松潘府朗杰江措,甚至可以让朝廷的手,顺着马儿敢城(芒康)往南。

要知道马儿敢往南到大理国的北面门户聿赍城(云南德钦县)不过三百里。

再从聿赍城到阳苴咩城(大理)就只有八百里了,还能利用一段怒江和澜沧江的水运,当年蒙古灭大理,就是这么去的。

如此一来,抽调一部分人从高原上顺流而下羊攻,南溪府的朝廷军队做主攻,大理国的平定,就不算很难了。

所以,等张鉊弄清楚他们的地理位置和影响力后,立刻就意识到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

趁着八部中势力最大的弱水部首领,同时也是八部宗教领袖董吉娘刚刚圆寂。

董吉娘的孙子,八部最善战的勇士,也是军事领袖苏尚知就在跟前,张鉊立刻行动了起来。

他先是命六法宗的僧侣将董吉娘的尸身进行荼毗仪式,也就是火化,好在西山羌人不像汉人那样对火化那么抵触,因此事情进行的很顺利。

而不出意外的,董吉娘的尸身顺利烧出了舍利子七枚。

嗯,六法宗里面,有好几位出身天工院的大德,对于如何烧出舍利子,烧出的舍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那是相当有研究,说烧出几颗,那就一定会烧出几颗。

苏尚知看到自己亲祖母烧出了舍利子,边哭边笑,拜伏在张鉊面前就说,西山八部早就该信奉佛祖了,祖母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刚得到法王菩萨点化,就能烧出舍利子。

张鉊也不多说话,接受了苏尚知的拜礼然后就走了。

经过这场事,张鉊也明白了,在汉地做个皇帝,亲民一点无所谓,但是在六法宗盛行的地方,还是不宜如此亲民。

陆地神仙,现世佛什么的,还是要神秘一点好。

张鉊刚走,身为六法宗传法大德的成字辈大德就说话了。

“多吉金珠定然是佛祖坐下菩萨转世,因为俗尘蒙住了慧眼,是以沉沦外道,今得无上天法王点化,终归正途。”

既然决定要皈依六法宗了,苏尚知也不是傻子,自然也很喜欢这个说法。

而且西山八部会做出投靠的决定,就是他们已经顶不住了。

八部的地盘上,信了六法宗的吐蕃诸部,以及北边的松潘府吐蕃三十一东岱都在蠢蠢欲动。

他们要是还不识趣,恐怕这些被朝廷武装起来的吐蕃部族,就要把他们选中,作为第一场神之战的目标了。

这边传法大德一开了口,一众能言善辩的僧人就把苏尚知给围住了,这些专注于传法的大德们,当然也知道趁热打铁的道理。

现在就得把这苏尚知和跟他一起来的族人都给洗脑了,不给他们反应的时间,这样才能更加保险。

而在此时,天水府最古老的寺庙南郭寺也中门大开,寺钟回荡,梵音阵阵,这是六法宗喜迎西山八部皈依的仪式,开始了。

当然,宗教只是张鉊准备的一只手,另一只手当然是政权。

张鉊刚回到行宫,立刻就让人火速去召陇右行省参政,河州府知府苏(论)禄心以及陇西府兵马督监安佑全到天水府来。

苏禄心出身兰州嗢末豪族,当年是最早决定迎张鉊入兰州的人,又久在陇右,家族出身羌人,最适合与西山八部沟通,同时张鉊也放心他的品行和能力。

安佑全是安叔千第三子,也就是张贤存的大舅哥。

这西山八部搞定之后,对张贤存入主大理国有极大的帮助,安佑全作为肯定要跟张贤存去大理的勋戚,自然要先一步去西山八部的地盘上探查一二。

等两人飞马赶到,张鉊立刻下令,以苏禄心为西山八部安抚使,安佑全为八部观察使。

命两人随同张鉊刚刚册封的康定府宣慰使苏尚知一起,前往八部地区册封其他土官,安抚当地的百姓。

当然,随同董吉娘孙子苏尚知回去的,还有大量六法宗的传法僧。

同时,张鉊将董吉娘的舍利子留在天水府三粒,专门在南郭寺中建舍利塔予以保存。

剩下的四粒舍利子则由六法宗的僧人带上八部所在地,张鉊还一并赐予了金(黄铜)佛像四尊。

这四尊金佛和四粒舍利子被带上八部所在地后,会在康定、康东(甘孜)、马儿敢(芒康)、康延川(昌都)各建六法宗寺庙一座。

火急火燎的安排这一切的时候,张贤存就鬼头鬼脑的在门外探头。

看到那个比他大了二十多岁的大舅哥,被任命为八部观察使后,张大皇子就松了一口气。

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是在确定要去当大理国大王之后,张贤存身边也聚拢了一个小小班底。

不是所有有才华的人,都能在朝廷找到位置,也不是所有人都想的是稳稳当当的混一辈子。

那些不安分的,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都不约而同的看中张贤存。

大理国不就是南诏嘛,老熟人了,能去开疆拓土做一个世袭罔替的土官,还是很多人愿意的。

因此张贤存也知道西山八部归附之后,对于他攻打大理国是很有好处的。

甚至有人建议以后可以将西山八部放进来,让这些信奉了六法宗的羌人为张贤存镇守都城以北,镇压大理国原旧贵族。

张鉊早就看到了张贤存,没好气的把他叫了进来,这要是在其他朝代,一个不是太子的皇长子在门外这么窥视,至少也得挨顿板子。

张贤存一进来,立刻就嬉皮笑脸的开始大拍马屁,“儿恭喜哥哥,西山八部入了哥哥之手,稍加整顿,六法宗就可以直接逼近逻些。

这可是大朝太宗文皇帝都没办到的事,日后青塘臣服,哥哥就是超过太宗文皇帝的千古帝王之首了。”

张鉊摇了摇头,“少拍马屁,此时的青塘诸部,能跟大朝时期带甲二十万,雄踞高原的吐蕃王朝比?”

不过虽然是这么说,但张鉊脸上也泛起了几丝压抑不住的笑意,他自己也万万没想到,这六法宗的建立,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我儿见耶耶于籍水边得万骑簇拥,南门外弹指间又收八部羌人二十万,有何感想啊?”

张贤存回想起籍水边张鉊身骑白马,万骑簇拥的场面,只觉心潮澎湃。

又想起起三日前在南门外,那个看起来古怪中带着圣洁的羌人老妇,如同赤子让张鉊抚顶的乖巧,更是向往不已,他脱口而出。

“大丈夫,当如是也!”

话一出口,张贤存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这句话说的有问题。

果然,几乎是在觉察到有问题后,冬的一声脆响,张贤存只觉得头上挨了重重的一下,一股剧痛,从头顶闪电般的传遍全身。

“后面是不是还有一句吾可取而代之啊?”

张贤存吓坏了,赶紧拜伏到地上,大声喊道:“儿臣不敢,儿臣绝无此意!”

不过,与预想中父亲的大发雷霆不同,张贤存直接就被拉了起来。

张鉊看着这个就差了解民间疾苦,把自己沉下去之后,就能做一个好君主的儿子,心里确实有那么一瞬间的冲动,想把张贤存立为太子。

若是他这张周,开国父子都是贤君,对于延长国祚,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但张鉊很快就清醒了过来,他知道这不并不现实,要立张贤存,那就必须要把曹家彻底摧毁才行。

难度倒不是很大,但是会死很多人,很多誓死追随过他的忠诚勇士,都将在这动荡中被无情打击。

不说别的,就是曹三娘子和阴鹞子阴正奇两人,张鉊就下不了手。

而且张贤存有才,但皇后曹延禧生的皇四子张贤景就未必没有能力。

退一万步说,就算张贤景不行,还有皇后生的皇八子张贤载,怎么说,这皇位也是到不了张贤存的头上。

于是,张鉊准备跟张贤存说句实话了,不然这小子心里那点微微的期待,肯定是不会消失的。

因为在诱惑着张贤存的不是别的,而是身前中原皇帝的权力,身后大朝太宗的名位,这两样顶级诱惑,除了傻子,谁都不免会动心。

张鉊把张贤存拉到门外,两人就在一凉亭中肩并肩坐着,张鉊看着张贤存有些紧张的模样,低声问道:“我儿觉得,父皇还能活多久?”

张贤存吃了一惊,不知道张鉊为什么这么问,他反应飞快的回答到:“哥哥身体康健,定能福寿与天齐。”

张鉊哈哈一笑,“那样的话,你耶耶我不就是神佛了?”

张贤存眨了眨眼睛,心里只在想,难道耶耶你现在不是神佛吗?

张鉊没注意张贤存的眼神,而是自顾自的说道:“吾今年三十有六,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

那朕也不奢求,就活个七十岁吧,也就是最少还能活个三十四五年。那三十五年后,你多少岁了?”

张贤存心里一沉,他已经有点想到张鉊要说什么了,“孩儿今年十五岁,三十五年后刚好五十岁。”

“五十岁啊!”张鉊长叹一声“人到了五十岁,就已经开始骨筋松软,齿发掉落,人生已经一眼能看到头了。

我儿可知,古往今来,有多少太子是在五十岁时登基的吗?”

张贤存沉默的摇了摇头,张鉊嘴角也牵出一丝苦笑,“耶耶可以告诉你,一个都没有。

历史上五十岁登大位的,只有汉高祖、季汉昭烈皇帝、宋武帝刘寄奴、南朝齐国萧道成,以及大唐高祖等几人。

但这几人,全是开国之主,没有一个是以太子之位登大位的。”

说到这,张鉊看着有些难受的张贤存,怜爱的摩挲了两下他的小脸蛋。

“若是父皇立你为太子的话,那就要每隔十年清除一次你身边的部属了。

现在你不过是个大理国王的前途,都已经有这么多人追随,要是成了太子还得了?

别看你麾下的部属现在干劲十足,那是他们知道不久的将来这些努力都能得到回报。

可要是你当了太子,那么他们的这些努力只要父皇在一天,就永远看不到有回报的时候。

就譬如安佑全,他今年已经四十岁了,十年后就是五十岁,可是朕不过才四十六岁,且看起来没有要驾崩的意思。

你说他会不会绝望,会不会想着赌一把让自己成为拥立功臣?

到时我儿纵然不愿意做这大逆不道之事,他们也会逼你干这事。”

张贤存眼睛发红,他飞快的摇了摇头,“儿臣不会,就是死,儿臣也不会做这大逆不道之事。”

张鉊展颜一笑,“父亲知道存哥儿是孝顺孩子,但是他们会用各种办法逼你。

比如他们擅自起兵杀入宫中,杀了父皇,然后簇拥你登基。

还可以假传消息说朕要废了你的太子之位,还要将你身边的亲近都斩杀一空,激你做出不理解的事,然后就无法停止。

而且朕到时候说不定也已经年老昏聩,真的会下旨杀了你。

先汉世宗孝武皇帝和戾太子据,大朝太宗文皇帝与恒山愍郡王的故事,可不能在我大周重演啊!

要知道刘据和李承乾,最开始都是仁孝纯深的好儿子,刘彻与李世民,也是爱子有加的好父亲。”

说到这,张鉊脸色严肃了下来,“所以我儿如果要做太子,那就现在做好准备,为了避免先汉与大唐的惨剧再发生,父皇每十年就要将你身边的所有亲近,包括你的岳父、亲信、爱妾、姻亲等全部杀光,你能承受下来吗?”

张贤存终于承受不住了,泪流满面的看着张鉊,“儿臣明白了,儿臣不要做这个大逆不道的孤家寡人太子!”

张鉊没有说话,只是把张贤存仅仅搂在怀里,张贤存也放声大哭,把心里的委屈全部发泄了出来。

董少监将所有的侍卫、宫人、内侍都赶得远远的,他一个人守在远处不让别人靠近,嘴里也在滴咕着。

“大郎君聪慧,一定能想透这个关窍的。”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重生之战神吕布医妃惊世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龙血战神萌妻十八岁临高启明龙魂特种兵帝临鸿蒙重生六零农媳有空间天唐锦绣房俊代嫁弃妃大魏宫廷穿越战国之打造地球村跃马大明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凤帝九倾龙腾美洲学霸养成小甜妻重生之宋武大帝邪龙狂兵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三国:赵云是我弟万域灵神穿越之极限奇兵护国公灭世武修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你是明珠,莫蒙尘特工之回到清朝这驸马当不得,影响造反!唐贼凶悍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美漫丧钟三国:典韦护我,开局截胡邹夫人大宋将门三国曹髦灭晋兴魏兵锋王座寒门状元特种兵之血色獠牙异世开荒称帝北雄带着仓库到大明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华夏万界为尊天下第一小乞丐大明安国公黑铁之堡英雄恨之帝王雄心中华第四帝国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重生大明1635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穿越大唐重整山河重装军火商大明伪君子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不当堂主好不好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双面王爷二货妃大宋小农民原始人攻略三国:摊牌了,吾乃上将邢道荣带着女神闯汉末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大唐仵作笔记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侯门第一纨绔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权香枭婿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