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万袁军通过荆州西部向益州东部进军,直逼涪陵郡!
涪陵郡的作战压力骤增,不过依托涪陵的天险地势,蜀军还是能够阻挡袁军的。
涪陵地形多丘陵山地,包括武陵山脉延伸部分,如武陵山大裂谷,其中多险峻之处。涪陵城的城池则建立在依山傍水的位置,正好可以遏制进军之道。长江横贯涪陵东西一百五十里,乌江纵卧南北七十里,两条江河的切割作用形成了峡谷、台地等地貌,并塑造了涪陵“水绕青山山抱城”的独特山水格局。
如果袁军想绕开涪陵走山道进军巴郡,那就要让袁军在崇山峻岭之中龟速前行,只要蜀军切断袁军补给路线,袁军别说十五万,就是一百五十万也得饿死在大山之中!
袁尚深知这一点,于是没有想兵行险招的想法,就是要正面拿下涪陵,而且涪陵之中有原史中两位主动投降刘备的将领,张翼和孟达。如果能把这二人搞定,涪陵郡有可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拿下!
张翼在原史中是刘贵的副将,刘备兵临城下之时,张翼在刘贵身后偷袭一剑杀了刘贵,算是第二个魏延式的人物。不过张翼的领兵能力和武艺还算不错,倒值得去拉拢。
孟达在原史中则是一位多面叛将,最初是刘璋的部将,后来投降了刘备。刘备安排他和养子刘封镇守上庸,后来刘备给刘封扣帽子,说他不支援关羽就把刘封杀了。其实上庸和麦城相隔超远距离,压根就不是支援的点,要支援总得讲个距离吧,所以刘备无非就是找理由除掉刘封,防止干儿子刘封抢夺亲儿子刘禅的继位权。要知道刘备在初遇刘封的时候可是许诺过给刘封将来嫡子地位的!刘备的腹黑可见一斑。
刘封被杀,孟达作为刘封的副将担心刘备也把自己一并杀了,就背叛了刘备,率兵到新城,投靠了曹魏之主曹丕。曹丕大喜,并且对孟达本人也是十分器重,便给他募兵之权,让他在新城招募和训练士兵,用于魏国西部的屏障。
结果曹丕死后,曹魏政权更迭,一朝天子一朝臣,政策层面变化很大,之前孟达的很多待遇都被削减了,恰好诸葛亮北伐,诸葛亮不断的拉拢孟达,希望他投降回归蜀国,并委以比魏国更好的待遇。孟达又同意了诸葛亮的拉拢,又叛变回蜀国了!这墙头草和不要脸的程度比吕布还厉害!
不想司马懿从宛城急行军,在孟达叛变之前就剿灭了孟达的军队,为魏国夺回新城,诸葛亮的计划因此破产。
涪陵之战的核心就是如何与这两员敌将取得联系,并且威逼利诱他们投降袁尚。
因为蜀地艰险难走,加之雷公车庞大且费力,所以这次攻打益州,袁尚没有带雷公车。不过取而代之的,云梯,攻城车,黄氏连弩等便携的器械则是应有尽有!
袁尚还是老样子在涪陵城前展现军威,先用自身强悍的实力让益州投降派的人看到自身实力和兵力的差距!
涪陵的守军只有三万人,不过依托天险位置,袁军想强攻只怕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涪陵城下,袁军十五万人的庞大军队列阵整齐有序,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军容军纪严谨,一片铁血之气弥漫在空气中。
旌旗飘扬,五彩斑斓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映衬着蓝天白云,仿佛是一幅壮丽的画卷。战马嘶鸣,蹄声震天,骑兵们骑在马背上,英姿飒爽,仿佛是一群铁骑冲锋的勇士。步兵军阵严整,近战兵种和远程兵种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军队。
袁军喊杀声震天,袁军士兵们高声呐喊着口号,斗志昂扬,战意昭然。战鼓齐鸣,激荡着每个人的心脏,仿佛在呼唤着战斗的开始。
整装待发的袁军士兵们眼神坚定,面对着涪陵城的敌人,他们毫不畏惧,只有胜利的信念。他们知道,这一战将是主公平定天下的最后一战,只要这场战役结束,天下就会重归太平。同时这也是作为将领和士兵最后建功立业的机会了。
张合一脸淡淡的黑髯,形象颇为儒雅,手持张绣之前的兵器分翅金凤枪,坐骑是匈奴那边的汗血宝马,作为一代猛将和儒将都是气度不凡。张合多年未曾在袁尚直接指挥作战,倒不是袁尚不信任他,反倒是袁尚信任他的表现。因为他作为徐州军区的第一负责人,袁尚把剿灭倭寇的重任和驻守徐州的责任都完全交给他。张合的地位有些类似于曹操麾下夏侯渊的位置,都是在某个地区直接有调动兵权的军团负责人。
如今张合再次追随袁尚作战,心中也是一直非常期盼。之前的中原之战,赤壁之战等大型战役都没有他出手的机会,作为一代骁将,张合其实是非常想冲锋陷阵,为袁尚立下汗马功劳的。毕竟他是袁尚最初就建立信任的将领,袁尚对张合是将领中最信任之人。当初袁尚就安插张合埋伏在袁谭身边,可见君臣二人的相互信任。
廖化手持关平的遗物龙吟宝刀,身披银盔银甲,骑着一匹黄骠马跃跃欲试,时刻准备冲锋厮杀!
廖化也多年未见袁尚,他一直在并州和徐州两地担任职务,中间基本没有参加袁尚的核心战役,只有几年一次的述职时候才会见上袁尚一面。廖化是袁尚最初去淮南挑唆袁术称帝时候收编的武将,追随多年,也立下许多功劳,但始终没有能在更大的战场展现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所以廖化此次入川作战同张合一样都是十分兴奋!都想在主公面前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武艺和领兵能力,从而拿下更多功劳。再不立功只怕天下平定后就拿不到这么多战功了!
霍峻手持长枪,身后跟着五万荆州军!霍峻武艺平平,但是治军严整,有点类似于五子良将中的徐晃那般,他带出来的兵个个都是服从命令的勇悍之兵!作为荆州将领存活的唯一将领,霍峻颇受袁尚器重,此时的霍峻已经是荆州防区的军事负责人,这次霍峻也是抱着报答袁尚知遇之恩的心思来给荆州军打出点名堂来!
袁军从士兵到将领再到袁尚,都是众志成城,可谓上下同欲者!袁尚依旧是风流倜傥的同时不乏威严帝王之姿!头戴紫金冠,身穿麒麟甲,腿上披着麒麟战裙,脚蹬虎皮靴,胸口一个白银狮子的护心镜,双手持一对鸳鸯双刀,腰间夸着宝雕弓和飞羽箭,一举一动都彰显天人之姿。
蜀军之人在城头之上一方面见到袁军气势和数量都是心中震撼,同时又都对袁尚这位传奇人物十分好奇!经过赤壁之战和建业之战,还有会稽的刺杀,袁尚已经从人转化为神!民间流传袁尚是真龙天子,不死之身的说法。当初会稽城中袁尚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射穿了脑袋,没过两天又完好无损的出现在人前。关于袁尚的传说很多,几乎都是传得神乎其神,因此蜀军将士见袁尚也都是难得一睹他的风采。
张翼和孟达见到袁军之盛和袁尚之姿后也是私下沟通,这袁尚果然是真龙之象,天人之姿。至于不死之身的传说不能确认,但是这纵横宇内掌握千军万马的气势绝对是真的!
刘贵看到袁军的阵仗则是满面愁容!他是刘璋一手提拔的将领,算是刘璋的远亲,所以是刘璋的死忠。不然刘璋也不会派他驻守益州的东边门户。
作为涪陵主帅,刘贵自然清楚以蜀军的实力是无法出城作战的,只能坚守城池。好在传说中袁军的雷公车没有出现,不然就连守城都做不到。
袁尚自然知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虽然雷公车因为距离和道路原因入不了蜀地,但是袁尚精明的头脑则是随身携带,毕竟脑袋这种东西,不随身携带不太好。
袁尚此次专门还破例带来了三位妻妾,黄月英和辛宪英是原本计划带来的,而临行前袁尚还把蔡文姬带来了,因为她麾下的袁尚“话剧团”也随军出征了。
这个“话剧团”则是袁尚攻心的利器!
袁军十五万人在后,话剧团的几十人在前,这次要专门演戏给涪陵城的蜀军将士们看。这也是不是袁尚的新鲜事,他早在攻打荥阳的时候对张绣就用过这个方法,效果显着。
话剧团平日里就是蔡文姬进行指导和命令的,养了一帮从军中挑选的嗓门大的士兵做戏子,待遇很好。蔡文姬亲自担任编剧和导演,平日里带着这帮人拍戏,袁尚政治和军事上需要什么,蔡文姬就排什么戏。
这次袁尚依旧是想招降涪陵的将领军队,因此蔡文姬就排了两出戏剧,随后把话剧团分成四组人,全天候进行表演,就连夜晚也要表演,不断的对城中的敌军进行全天候的思想灌输和洗脑。
第一出戏是蔡文姬自己编导的戏剧,名叫《刘璋误蜀》。戏中内容,蔡文姬搜罗刘璋的黑料,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只要民间流传的黑料,统统给他排到剧本里。
第一幕是刘璋醉心画仕女图,无心政事,导致西川民不聊生,即便民众请愿,他依旧是关着宫门醉心对着宫女绘画:
在西川府城内,刘璋整日沉湎在画室之中。他手持画笔,专心致志地描绘着一幅绝美的仕女图。宫中的宫女们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围绕在他身旁,轻声细语,靡靡之音,相互争宠。
西川百姓们却是苦不堪言。他们的生计被刘璋的荒淫放纵所摧毁,田地荒芜,家破人亡。愤怒之情在他们心中沸腾,他们纷纷上书请愿,希望刘璋能够放下手中的画笔,关注民生、治理国家。然而,刘璋却置之不理。他对政事漠不关心,只顾着沉湎在画室之中,对着宫女们绘画。即便是百姓们的哀求和呼声再响亮,他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西川民众的怨声载道,他们的愤怒和不满如同燃起的烈火,在西川大地上肆意蔓延。他们开始聚集在府城外,高呼口号,要求刘璋让位、改弦易辙。
然而,在宫门紧闭的府城内,刘璋却浑然不觉。他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外界的动荡和呼声置若罔闻。西川民众的苦难和呼声似乎无法触及他那颗已经麻木的心。
第二幕是刘璋醉生梦死贪杯误事,不理朝政,朝令夕改。下级官员和将领都是苦不堪言,而又无可奈何:
在西川府城内,刘璋日渐沉湎于酒色之中,醉生梦死,贪杯误事。他经常在酒醉之后发号施令,朝令夕改,让整个西川府内外一片混乱。
下级官员和将领们苦不堪言。他们每日奔波劳碌,却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指示。刘璋的决策时常反复无常,让他们难以应对,政务陷入了一团糟。他们纷纷上书请愿,希望刘璋能够悬崖勒马,重视朝政大事。
然而,刘璋却置之不理。他沉浸在酒杯之中,对于政务毫无兴趣。即便是下级官员和将领们再三劝告,他也置若罔闻,继续沉迷于酒色之中。
在这样的局势下,下级官员和将领们感到无可奈何。他们深知只有更换西川之主才能够扭转局势!西川府内外的人们都在期盼着一个奇迹的出现,能够让这片混乱的土地重新回到正轨。
第二出戏是战国时期的有名的君臣际会,秦惠文王大胆启用魏国谋士张仪,采纳张仪的连横策略分裂其他六国,最终让秦国强大。
这一出戏是鼓动蜀军将士投降的。
第一幕是张仪身为魏国人在魏国却不得重用,昏庸无道的魏国国王不启用张仪这等人才。(暗指蜀中人才被刘璋埋没)
第二幕是秦惠文王求贤若渴,招贤纳士,不耻下问,礼贤下士,积极拉拢和招募了张仪,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把秦国的国政交给一个外国人做宰相!(暗指袁尚会大胆启用蜀中的将士)
第三幕是张仪纵横捭阖,发挥出自身的才华,与秦惠文王共同做强秦国,使得秦国一跃成为战国霸主,并为秦国未来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蔡文姬引领话剧团一连表演了三日,蜀军的将士们都几乎背过这两出戏剧的台词了!